青年人网讯 集体教研、集体备课,第一时间通过思政课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带入课堂,通过教与学互动、师与生互促、十九大精神与教材知识点互融,实现教学效果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优化和提升。连日来,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集体教研等方式,力求将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课堂、融入教学,深入青年学子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十九大精神春风化雨般地浸润每位青年学子的心田。
十九大召开以来,天津大学在全校开展了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系列活动。
日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按照计划开展十九大召开以来的第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纷纷从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等方面分享对十九大的感想,同时结合基础课教学目标和内容,探讨了在哪些章节可以融入十九大精神以及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问题。
集体备课的效果立竿见影。在一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孟宪勇老师首先通过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已经把我们带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于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将要开始新的征程,而新征程的建设者正是新一代的年轻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十九大报告用了一整段文字对年轻人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孟老师讲到这里,也热情地鼓励天大学子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青年教师栾淳钰依照教研室上午集体备课的成果,用“新”“高”“全”“细”“实”五个字来描述党的十九大。栾淳钰引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对青年人的寄语,落脚至本节课“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学习。他结合十九大报告中的“四个伟大”和“四个自信”,引导学生探讨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什么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美”等问题,既有理论分析,又有事实论证,还融入了天津大学的“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坚定了学生们承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在分享过程中,课堂上不断响起热烈掌声,这掌声更多传递的是学生们对党和国家的认可和赞美。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计划按照“三步走”的思路来实现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第一步是教师讲,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将十九大精神与课本高度融合,在课堂上讲授分享;第二步是学生讲,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结合自身情况在课堂上分享十九大感想;第三步是借助微视频、微电影等教学载体,师生共同参与,创作关于十九大的系列作品,实现教与学互动、师与生互促、十九大精神与教材知识点互融,力争实现教学效果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优化和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我们一定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表示,作为人民教师,作为“天大人”,也要永葆蓬勃朝气、永做时代先锋,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为祖国的“圆梦”大计添砖加瓦。
青年人网讯:http://www.qnr.cn/news/xnews/huabei/1324008.html
(编辑 赵习钧 雒睿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