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天津广播:国产大飞机C919上的天津元素

      2017-05-08       

  天津广播网5月6日消息:5日,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首飞成功。从2007年2月立项,到2015年11月2号C919总装下线,再到2017年5月5日首飞,科研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在数以百万计的零部件,涉及航电、环控、飞控等数十个复杂的系统中,有不少天津元素在这架飞机上。

  作为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的设计性能超过了大部分同类机型,其中,新型空气分配系统将让座舱里的空气更“清新、干净、均匀”,这项技术,是由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完成的。学院刘俊杰教授介绍说:“这是飞机里的9大核心系统之一,我们采取新气流分配的方式,减少了纵向温差和横向温差,我们解决了上下不均匀、左右不均匀的问题。给出合理风速范围,排热效果好,又没有吹风感,提升人热舒适评价指标。”

  2012年开始,由天津大学牵头、联合清华大学等6家单位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973项目,对大型客机座舱空气环境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研究过程中,天津大学始终坚持让40多名研究生参与其中,给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积累人才。刘俊杰说,目前天津大学还在参与其他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将会继续深入研究座舱环境控制系统技术

  刘俊杰:“是个全新的航天空间站,包括两个核心舱还有两个实验舱,要服务于我们长期在轨的航天员。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进行地面实验样仓的测量,设计比较成功,这些新的扩展,需要我们把理论进行丰富和进一步研究,适应更大课题的要求。”

  在位于空港经济区的航空工业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程师们正在加紧生产C919电源系统的后续订单。从2008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企业就派驻专家参与C919的概念联合设计,随后他们与多个国际供应商展开联合竞标,承担了C919中三个系统的配套研制、生产任务,航空工业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型号办公室C919项目型号副总师李学敏说:“电源一个是带蓄电池的充电器,一个是充电器,空气管理系统是两种,一个是管道温度传感器一个是机翼防冰温度传感器。还有就是防火方面的探测导轨组件。由于有了技术储备在后面蛟龙600上我们整个防火系统、电源系统、配电系统都是我们独立承担的,新舟700也竞标成功。”

  这是技术人员正在飞机工程仿真平台上模拟起飞的情景,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研发过程中,也要像这样反复经过各类仿真测试,才能最终飞向蓝天。天津华翼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2010年开始,陆续参与了C919航电系统、飞控系统、动力系统等多个关键系统仿真工程平台的研制。研发中心经理李磊介绍:“航电系统主要是人机界面的显示,飞控系统主要是作为飞机控制的核心系统,他们和其他系统联调也是飞机能够成功首飞的关键环节。在设计初期就可以让飞行员感受到整个驾驶舱的布局,看到航电的显示,最终对大飞机的定型起到关键作用。”

  C919的研发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的模式,很多设备都是全球招标。华翼蓝天公司作为天津土生土长的一家民营企业,能够在国际较量中胜出,也让他们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李磊说:“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们能为自己国家的飞机做我们自己的仿真平台,看到自己国家航空产业不断地进步,我们也有幸参与其中,我们作为航空人,希望在大飞机的训练上做出我们的贡献。”(新闻广播记者翟婧秋、赵征、谷菲)

  天津广播网:http://www.radiotj.com/gnwyw/system/2017/05/06/000576707.shtml

  (编辑 赵习钧 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