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天津工人报:天大阅读之星 年阅482册书

      2017-05-04       

  

  《天津工人报》(2017年05月02日 03版)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天津大学2016-2017年度阅读调查报告出炉之时,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博士生沈丛以482册的借阅量居于阅读榜榜首,成为天津大学当之无愧的阅读之星。

  一年借阅了482本书,平均每天阅读1.32本书,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沈丛介绍,他借的书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关于科研类的图书,包括: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信号处理,生物信息,并行计算等;第二类是关于技术类的图书,包括:各种编程语言,操作系统以及软件开发等;第三类是关于外语类的图书,主要是英语学习方面。虽然在图书种类的划分上分为三类,但他看的书目都与学习科研直接相关,很少有用于消遣的书籍。

  一天读1.32本书,确实有些困难,沈丛表示,他并没有对所有的书目进行了精读。但有些书,即使不是全文浏览,也会挑一些重要的章节进行反复阅读。面对当前有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读一两本书的现象,这位天大的阅读之星沈丛也有着自己的不同看法:“大多数天大的学生都能耐心进行阅读学习。您看,图书馆通宵自习室10点以后,仍济济一堂却肃然有序,学生们安静学习就是对这一点的最好见证。”沈丛还说,“大家都这样学习,我也是紧随其后,跟进步伐,进行学习。”

  有关读书,沈丛认为对于研究者来说,读书更意味着读论文,特别是英文论文。而对于自己为何借阅如此多的书籍进行阅读,他解释道:“我自己在很多时候,将读书作为了一种积累知识的乐趣。在我精力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读书来挖掘专业研究思路,也起到了至关作用。”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沈丛平时阅读了大量计算机方面的书籍。但是客观说,除了科研,如果我们真的有了自己的时间,还是多读一些与自己在学习中相关的书籍,通过读书来增长我们的知识和见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沈丛以外,天津大学的陈阳和李梦天分别以173册和281册的借阅量成为本科和硕士阅读之星榜首。根据天大图书馆提供的上年度最受欢迎100本书籍数据统计分析可知文学类书籍占比最大为80%,教育类书籍次之为13%,社科书籍仅占7%,数据反映出了学生们对文学类作品有很大需求。而对于借阅量排名靠前的书籍以文学小说为主这一现象,天大图书馆教师冯坤也给出了她的见解:“这反映了青年人的一种阅读习惯。学生会读自己专业方面的书籍,但是平常也会读一些休闲类的书籍。他们会花钱买自己的专业书籍、经典名著等,但用于消遣的图书就会倾向于从图书馆借阅。”

  本报记者 秦帆

  天津工人报: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tjgrb/2017_05/02/GR0303.htm

  (编辑 张华 武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