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今晚报:天大举办全国高校首个颠覆性创新创想大赛 为未来30年科技“写剧本”

      2017-05-02       

  

  《今晚报》(2017年4月28日02版)

  天大举办全国高校首个颠覆性创新创想大赛

  为未来30年科技“写剧本”

  本报讯 (记者江珊)把火星改造成宜居“地球”、像读取U盘一样读取人的意识、给潜艇穿上“隐形泳衣”……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在近日结束的天津大学首届“未来30年”颠覆性创新创想大赛上,学生们认真提出的创意构想。“比赛强调‘颠覆性’,要为未来‘写剧本’,培养‘战略型’科学家。” 比赛的发起人、天大副校长元英进说。

  共有24支队伍晋级决赛,参赛项目涉及材料、信息、生物、能源动力、空天、海洋等领域。“我们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通过学科交叉、整合资源,开拓一批在未来10至30年颠覆传统科技和思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革命性影响的技术预见及科技创意。”元英进说。

  由天津大学化工学院6名同学设计的“火星环境宜居化生物改造策略”,因其大胆的想象、较高的可行性获得一等奖。“由于富含淡水和无机盐等原因,火星成为除地球外,较为适宜人类宜居的星球,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对火星进行探测。我们受到启发,希望能够通过生物方式‘改造’火星。”团队负责人、大三学生许志锰告诉记者,“我们对一株适应性较强的菌株进行改造,作为登陆火星的‘先驱者’,将火星的土壤、大气无害化,实现火星宜居。”

  浏览朋友圈就可以对别人的喜悦、悲伤“感同身受”,向病人脑部输送放松信号就能缓解病痛……由天津大学精仪学院郭仡团队设计的“感觉的解码与编译”,通过融合脑信号检测方式,获得感觉对应的脑活动信息,归纳成信号,与人的感受建立对应练习,最终使感觉“物质化”。“科学界刚刚承认意识物质化,尽管物理化描述感觉信息目前仍难以实现,但这个方案未来前景可观。”评委何明霞教授点评道。

  “这个比赛让学生们的创造力发挥到了一个极致,目前我们正在建立一个创意大数据库,将学生们的创意收入其中。下一步,学校将会拿出部分科研经费,鼓励导师们与学生合作,对一些项目进行研究。”元英进表示,“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从一丝灵感、一个创想开始的,我们希望这个比赛能够为国家挖掘出领先的科技人才和科学发明。” 

  今晚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7-04/28/content_2_8.htm

  (编辑 靳莹 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