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讨会在天大举行 各方探讨突破“霾”伏

《今晚报》(2016年12月23日 2版)
本报讯 (记者江珊)近日,京津冀等地区连续的重雾霾天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重霾来袭:我们该怎么办?”不仅是普通民众的疾呼,也是学者们深深的忧虑。昨日,一场“重霾来袭:我们该怎么办”研讨会在天津大学举行,专家学者共议如何突破“霾”伏。
治霾需立法更加完善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侯佳儒:在西方一些地区的空气污染防治立法中包含大量强制性规定,同时也有依赖市场机制的区域清洁空气激励项目。相比而言,我国的立法更多强调政府管制手段的作用,还可以加强市场手段的使用。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治理雾霾,需要让环保立法更加完善细致。比如,让履行环保责任的企业得到奖励,不履行环保责任的企业受到相应处罚。
治霾需执法更加严格
原环保部党组成员胡保林:现在的污染治理并不缺乏技术手段,而是管理是否到位,已经制定的措施是否有决心坚定地去执行。应对雾霾不能“等风来”,人的努力才是“内因”。
治霾需全民参与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雾霾之下,谁都不是局外人,要提升公众参与热情,开展治理雾霾的全民行动。首先要让公众监督提前,有更多实质性参与,还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鼓励民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主动承担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责任。
今晚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6-12/23/content_2_1.htm
(编辑 赵习钧 王陟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