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新报》2018年4月2日第九版)
新报讯【记者 仇宇浩】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节日,但是如今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太了解清明节的内涵,传统节日的味道也显得越来越淡。前天下午,依托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带领人们体验寒食清明文化。
休憩在柳梢上的面塑子推燕,展翅在半空中的猫头鹰风筝,笛子演奏,“人面桃花”真人秀,花式踢毽,清明节诗词有奖竞猜,青团、子推馍、馓子、清明饭等清明传统食品展示……活动当天,博物馆门前节日气氛浓厚,最吸引人的是来自山西的非遗传承人——面塑大师张桂英、王昇和王美萍一家人以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天津风筝魏第四代传人魏国秋的现场展示绝技。此外,现场还推出了6场特别开放讲解,竹轿、木制榨汁机、秤砣、虎头帽、绣鞋、点心模具、织布机、梆子、锣……一个个蕴含着古人生活智慧的老物件儿,虽然无声无息却浸润着浓厚的生活情感和传统民俗,让不少年轻人倍感新鲜的同时,也勾起了一些老人的儿时记忆。摄影 新报记者 姜宝成
每日新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mrxb/2018-04/02/content_7652089.htm
(编辑 赵习钧 赵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