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津云新闻:津云人物:“臊子书记”期满要回天津了,可全村人都不想让他走……

      2018-05-09       

  津云新闻记者 顾明君

  摄影记者/视频制作 蒲永河 发自甘肃

  关键词

  

  宋鹏,天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原行政人员,现挂职沙湾镇党委副书记、沙湾镇大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沙湾镇大寨村团支部书记、沙湾镇大寨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沙湾镇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

  浑黄的岷江支流伴着212国道在山下奔流,流过舟曲流过两河口,河床开阔许多,河水平缓下来,这便是离大寨村越来越近了。3年前,天津大学的宋鹏就是沿着这条路来到了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开始了他担任“第一书记”的生活。今年8月,已经延期1年的他将交接离任,前不久上级领导入村调研他的工作成果,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希望他再多干几年,这是宋鹏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他觉得满足,甚至幸福。

  这一年多来,宋鹏的事业范围越来越大,在村里的时间不像最初那么多了,有村民专门跑去他日常办公的大寨村电商服务站问宋鹏是不是走了,得到“没有”的回答才放心地离去。宋鹏说,如果他来和不来带给大寨的变化都是一样的,那他的到来就没有意义,他要创造不一样的价值。大寨村的村民说,宋书记做到了,他是个不一样的干部。

  “不安分”的人

  2015年,天津大学决定从校内选派人员下到定点扶贫县担任“第一书记”,当时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做行政工作的宋鹏符合选派要求,征得妻子的同意后,宋鹏报了名。

  “我是个不安分的人。”宋鹏说。

  通常,喜欢挑战的人都是生活的赢家,宋鹏也不例外。他的家乡在河南商丘虞城县,从那样一个高考大省考入天津大学,又在本科毕业后干部保研,进而留校工作,宋鹏前三十年的人生都是胜利者的姿态。挂职第一书记将是一段他从未接触过的经历,他又动心了。

  上任前,他对即将面对的工作毫无头绪,于是找来一部描写“第一书记”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我的第一导师是吴秀波。”宋鹏调侃地说,他同时还买了两本关于农村党建的理论书籍,认真研读。等真的到了村里开展了工作以后,宋鹏对自己前期准备的评价为:生活永远比电视剧精彩。

  村民酿的酒,喝了才叫“自己人”

  2015年8月13日凌晨5点从天津出发,8月14日中午到达大寨村,这是宋鹏第一次来到甘肃,这里的一切都跟他想的不一样,“我印象里的甘肃都是黄沙戈壁,但陇南靠近四川,属于长江流域,并不干旱。宕昌这个地方我以前从来没听说过,‘宕’在地名里念‘叹’,古时有个宕昌古国。大寨村里有条公路穿过,路两旁都是小楼房,我当时心想,这地方条件还不错,不穷。”

  

  (大寨村俯瞰)

  沙湾镇与大寨村之间只隔着一座桥,宋鹏的宿舍在镇上,每天吃完早饭他就来到村里,开展他的入村首项工作——入户走访。“来之前我就给自己想好了定位,我要成为这个村子的‘自己人’,只有被接纳了,我才能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宋鹏说。

  宋鹏的走访有特殊要求,一不许拿本记,二不许拍照,三不许一天串好多家,“在一家待上十几二十分钟,村民说话你记录,旁边来个人拍照,一天走访十几家,那不是走访,那是查户口,村民很反感,绝对不跟你说实话。”

  

  (在这样五保户的家里,宋鹏有时一坐大半天)

  宋鹏走访,在每一户都要待上几个小时,和村民天南地北地聊,当地方言有些难懂,村书记或副主任随同给他当翻译。甘肃的风俗是客人来了就要吃饭喝酒,而且喝酒只喝双数,至少两杯起,叫做“敬一碰一”,也就是客人先自己喝一杯,再喝一杯主人敬的酒。在天津,宋鹏从来不喝白酒,3年挂职后,他白酒能喝1斤,“村民喝的是自己酿的土酒,各家的味儿都不一样。这个酒一定要喝,喝了才觉得你是自己人,才愿意和你说心里话。”

  大寨村全村二百多户,除了第一天走访了五户,之后他每天都只能走访三户,“倒不是时间不够,主要是实在喝不下去了。”宋鹏不好意思地笑了。

  有时他还自己跑去“找酒喝”。当地有“过会”的风俗,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二三十户人家聚在庙里统一做饭吃,宋鹏觉得这是个了解民情的好机会,便主动跑去参与,热情好客的村民轮番敬酒,宋鹏很快就晕了,“那次喝了三种酒,喝多了,但是没吐,吐了也没事,吐完睡觉呗,不用老想着在村民面前端着,不端着才能尽快融入,更好的开展工作。”

  通过一个月的走访基本了解了大寨村的情况后,宋鹏开始琢磨给大寨“开药方”。

  一碗沙湾臊子蕴藏的电商商机

  “农村工作是有套路的你知道吧。”说这话时,这名“85后”脸上露出了一种有点羞涩还并不让人讨厌的小狡猾,出身农村的他更懂农村,他将自己的工作“套路”总结为站住脚、树威信、造氛围。入户走访是他站住脚的切入点,走访时他了解到一些群众的实际困难,便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比如村里有个小孩胳膊断了,家长不会办理报销,宋鹏帮他们完成手续,最终报销回1万多块钱。这些小事迅速在村里流传开来,大家都知道了村里来了个能办实事的第一书记,宋鹏就此站住了脚。

  

  (村里的贫困户资料,宋鹏心里都有数)

  

  (宋鹏和村干部为村里贫困学子众筹助学)

  关于该如何树威信,宋鹏心里也早有打算,办小事起不到这样的作用,必须要办大事。宋鹏的“大事”是一份“三年发展规划”,这就是他调研后给大寨村开的“药方”。

  “我初到时觉得村子不穷,但是走进村子深处才发现,这个村其实是贫富不均,富的人家住小楼开好车,穷的人家家徒四壁,有一对子女不孝的贫困户老人,锅里的食物,简直与泔水没有两样。大寨村没有任何产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留守儿童问题重重,长大也只能再去打工,这是个死循环。要改变这种局面,开办村集体企业是最好的选择,建立产业,把年轻人吸引回来,老有所养,少有所教,而对于人均两分地的大寨村来说,电商是最好的选择。”宋鹏为大寨村选择的第一个电商产品是沙湾臊子,他认为这种当地家家都会做、顿顿都要吃的食物里面蕴藏着极大的商机,“如果我引进一个企业,村民不会觉得这件事与他们有多大关系,他们只会觉得这是我带来的项目,但如果能把他们天天吃的食物变成商品,他们就愿意参与了。何况沙湾臊子确实有非常好的基础,这种食物在三国时期就已出现,流传了千百年,与岐山臊子齐名,只是知名度很低。”

  宋鹏信心满满地捧出这个热火罐,却没想到被村民们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大家对于这份三年规划是沉默的、观望的,甚至是明确反对的。

  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马忠昌常年在外干工程,在村民眼中是见多识广的能人,但马忠昌对这份规划也充满了怀疑,“当时很纳闷,不相信臊子也能卖钱,而且我们这里的信息太闭塞,2015年时还几乎没人知道什么是网购,平常有东西都去集上卖,我们想不出来拿手机怎么买卖东西。”马忠昌说。

  宋鹏这才意识到,反对是源于无法理解,他需要先弥补大家的知识断层,他将村里的年轻人聚集到党员活动室,演示如何用手机购物,给大家讲什么是物流,什么是快递。当马忠昌搞懂了网购这件事后,他开始倾向于相信宋鹏。“后来宋鹏带我们几个村干部到处考察搞调研,我们发现沙湾臊子还真的有市场,于是决定跟着宋鹏一起干。”马忠昌说。

  马忠昌家有一间临街的屋子一直对外出租,租期到了后宋鹏询问马忠昌是否可以把屋子拿出来用于建电商服务站,马忠昌痛快地答应了,他觉得宋鹏这么个外乡人为了大寨村的发展都如此尽心竭力,他作为村书记没有理由不出一份力。

  找媳妇借钱的“臊子书记”

  2016年5月,沙湾镇大寨村集体企业陇南白龙湾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同年7月,宋鹏用从天津大学申请到1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开工建设厂房,3个月后第一批产品上市即被抢购一空,省领导得知了大寨村的电商计划,表示很感兴趣,大寨村信心大振,村民们纷纷称呼宋鹏为“臊子书记”。

  

  

  (村民提起“臊子书记”,竖起大拇指)

  对于这个新外号,宋鹏打心眼里高兴,他觉得,这意味着村民开始寄希望于他,然而谁都不知道,此刻他已花完了手里所有的资金,厂子即将面临停工。“我好不容易把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如果停工冷下去,以后很难再热起来,所以我必须得把局面撑下去。”思来想去,他决定向家里借钱,“我爱人借了我10万块钱,我到现在还欠她7万块钱。”

  宋鹏借钱也要撑下去的“局面”就是他工作“套路”里的第三步——造氛围,“我的目标是聚人气,人多了产品多了,后面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现在大寨村的电商服务站货柜上已有几十种商品,其中不少是外村镇甚至外县市商品,成县距离沙湾镇162公里,但服务站里设有成县商品的专柜。“有21个村的东西都在这里销售,地上的那些桶里装的橄榄油是鹿川村放在这里寄卖的,每桶50斤,已经卖出去40桶了,就还剩这10桶。”站里一位青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马忠昌指着门口的一只塑料桶说:“这是一位80岁的老汉从上山背下来的100斤土蜂蜜,去年一年,我们的合作社卖出了2吨蜂蜜,有南方的大公司来要货,单子很大,我们苦恼的是没有那么多货。”土蜂蜜的收购价是50元一斤,仅这一桶蜂蜜,就可以让一个贫困人口脱贫。

  再过半个月,大寨村将有一批全新的商品上线。“我把臊子面做得像方便面一样,还有注册了地标产品的百花蜜,还开发了羌族系列食品,一共十几种产品。”身为一名工科硕士,宋鹏现在一谈起电商经营就两眼放光。更令他高兴的是,一直困扰着他的货源不足问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马忠昌告诉记者,村里好多年轻人正在外面学习,他们都有创业的想法,有的要租山头种花椒,有的要种油橄榄,有的要养猪,在征求了宋鹏的意见后,他们开始着手准备。

  

  “别让贫困成为下一代的负担”

  宋鹏用两年时间为大寨村建立起来了一条比较成熟的电商产业链,从拼音打字开始教起,培养出了一支电商经营团队,去年大寨村集体年收入55万元,数据显示,2017年,大寨村的贫困人口比2014年已减少了近300人。有了电商这个平台,村里的荒地、山坡上都种上了优质的梅花椒或油橄榄,一亩梅花椒的经济收益比一亩粮食收益的10倍还多,大寨的脱贫脚步将越来越快。

  

  (村民种植的梅花椒)

  

  (电商服务站里贴的服务项目、职责和流程图)

  按常理说,这些都会被视为重要的工作成绩,但宋鹏不这样认为,“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是不一样的,扶贫只是第一书记工作内容的一部分,组织上将第一书记的职责定为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我最想达到的目的是提升村民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奋斗的生活态度。”

  “别让贫困成为下一代的负担”是宋鹏想出来的一句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的标语,他盘算着要找一处合适的位置,把这句标语刷到墙上,让全村人每天都能看到,“当你知道你在为谁奋斗,你就会有无穷的动力,我们其实都是在为下一代奋斗,为了让下一代不再被贫困限制,我们必须努力。”

  宋鹏曾在记录自己担任“第一书记”的公众号“宋头下乡记”里写到他要斩断穷根,同样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他最清楚贫困的根源在何处,不是有了技术有了项目有了投资就能确保脱贫,穷根在于思想,在于对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所以贫穷才会代际传递。

  当村里开始有年轻人主动来找宋鹏谈创业想法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带动整个村子的氛围都开始发生改变的时候,宋鹏觉得自己的工作终于成功了,大寨村的死循环解开了,它将驶向贫穷的反方向。

  我来了,才明白他为啥出钱又出力

  英雄总有气短处,在爱人面前,风光无限的“臊子书记”瞬间矮三分,挂职三年,他在工作上有多出彩,对家庭就有多亏欠。

  大寨村电商服务站的柜子上贴着好几张宋鹏爱人杨亚敬和孩子们的大头贴,杨亚敬发了朋友圈,宋鹏几乎每条都要点赞留言,但是真让他面对两个女儿的时候,他会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他不知道怎么带孩子,只能选择卖力气地做家务。

  

  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宋结焱一直关注农村电商发展问题,他与宋鹏结识于一场论坛,后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但刚认识宋鹏的时候,宋结焱对宋鹏意见很大,“我觉得他太自私了,我认为他这么玩命的工作肯定是有所图的,但这对他爱人太不公平了,他爱人一个人要带两个孩子,我的孩子也不大,我很清楚带孩子的辛苦。后来他竟然还申请延期1年,这简直太过分了。”

  当宋结焱真正去到大寨村后,误解自然地消除了,“我和宋鹏去村里调研,老百姓见了他就要杀鸡,那种拥戴是发自内心的。我也理解了他为什么申请延期,那么多项目推进到一半,他确实走不开。”

  相比之下,杨亚敬倒释然得多,在宋鹏上任前,她发现自己怀上了双胞胎,但没有因此阻拦丈夫上任,她辞去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和婆婆一起带大两个女儿,但没有“牺牲奉献”的感觉,她从不抱怨丈夫因为工作忽视家庭,因为她了解宋鹏,在她看来,宋鹏所做的一切都是性格使然,“认识宋鹏的人对宋鹏的评价都比较统一,概括起来就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谈恋爱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他从来不跨护栏,哪怕夜里10点也要等红灯、走斑马线,垃圾必须扔到垃圾桶里,这种性格在生活里显得有些死板,但在工作中,这种性格的人肯定是非常踏实认真的。他以前在学校里工作也是这样的,总是积极地给自己找事做,一份安安稳稳的机关工作,也能让他搞得全国各地飞来飞去。”

  对于杨亚敬来说,最大的考验来自于长期分居导致的疏离感,这是好心态无法弥补的。“他每年回家的时间很短,我们俩经常互相接不到对方的电话,要不是我在带孩子,要不是他在忙工作,打电话说不了几句,他说工作,我说育儿,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今年年初,我决定来宕昌,再不来,我怕真要离婚了。”杨亚敬笑着说。

  狗年春节,杨亚敬带着孩子去了大寨村,在村子里,她受到了村民的最高礼遇,“无论去谁家,都摆出各种瓜果,再多坐一会儿,就开始上腊肉、排骨。就连路过的一家五保户,老人都打开一个大木头箱子,翻了半天从箱子里翻出几个核桃塞进孩子的口袋里。”那一刻,她感受到了丈夫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如果说过去三年她是在用豁达让自己平静地接受丈夫的选择,自那一刻起,她真正地理解了丈夫,理解了他为什么出钱又出力,对这个小山村如此割舍不下。

  大寨村新的加工厂房已经在元坝坑动工,工程总款大约200万元,宋鹏打算在临走前把剩下的130万投资落实。村口建公园和文化广场的钱也要批下来了,这是宋鹏和马忠昌从2016年就开始谋划的事,马忠昌说,等文化广场建成了,要把宋鹏请回来一起庆祝。宋鹏说,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和大寨村彻底切断联系了,以后大寨村遇到问题了,他还是要管的。

  

  (元坝坑建新厂房)

  3年前,宋鹏不吃麻辣,到任第一天马忠昌请他吃的那碗红油臊子面,让他的嘴木了好久,3年后,宋鹏没有麻辣食不知味;

  3年前,宋鹏和村民交流需要翻译,3年后他可以在集上和口音浓重的老人们聊得火热;

  3年前,村民们用敬酒考验新书记,3年后村民不再让他喝酒,他们知道宋鹏的体检报告查出了不合格项;

  ……

  每个帮扶干部都渴望融入,但真正的融入总在蓦然回首时才会发现。3年间,许多个时刻一点一点模糊着宋鹏与大寨村之间的界线,在他红着脸喝下土酒的时候,在他逢人便讲自己“三年规划”的时候,在他帮村民跑注册手续的时候,在他给孩子们众筹书包的时候,在他给贫困老人发棉被的时候,在他帮被压价到赔本的油橄榄果农找销路的时候,在他自掏腰包买花椒树苗分给贫困户的时候......他们彼此都裁下了人生的一角,放进了对方的心里。

  老百姓说,这叫“人心换人心”。

  记者手记

  我们在村里随机询问村民对宋鹏的评价,每一位村民提起宋书记都赞不绝口,我们进一步问他们为什么觉得宋书记好,答案有些出乎意料。

  没有村民提及宋鹏搞电商、引领致富这样宏大的话题,村民们说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给村里建了太阳能路灯,给孩子们发了书包,给老人发了棉被,看望孤寡老人时自掏腰包给老人生活费。70岁的五保户左全生的回答是:“宋书记是唯一一个和我握手的干部,在村里看到我时,他嘱咐我慢慢走,别摔倒。”

  宋鹏是一面镜子,他证明了干部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并不是多么难的事,只要真的踏实肯干,以赤诚之心相待,老百姓不会和你隔着心。

  津云新闻:https://mp.weixin.qq.com/s/szoSCmOwEQhjoU9w16LDsw

  (编辑 刘晓艳 仇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