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号是第55个学雷锋纪念日,日前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全国各地涌现出的学雷锋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报道中让电脑再生,让公益可持续的张斌峰,已经和他的团队组织2350多名志愿者,募集废旧电子产品4600多台,为云南、甘肃、贵州等29个省区的乡村学校建设了237间电子教室。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位天津大学校友张斌峰的故事。
1993年,张斌峰从陕西考入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他毕业已经20年了。在2017年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上,张斌峰学长向师长、同学介绍了自己目前所做的公益事业,一不小心让自己成为了这次20年后重逢的“焦点”。他说,大家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认可度这么高,正是因为天大人的家国情怀。
他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系里主要负责学生工作的冯翠玲老师、孙颖老师,让大家自愿报名参加班级和系学生会的管理工作。张斌峰说,大学期间参与学生会,组织活动的经历为他日后从事公益活动打下了基础。怀着一颗公益心,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斌峰参加了“重走中国西北角”公益采访行动,他几乎把大西北的贫困偏远乡村走了个遍。当时,他和同伴在北川为贫困学生募集过学费和生活费,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他们再次来到北川,发起了“希望北川“的公益活动。
2009年,张斌峰辞掉了工作,开始全职做公益,并且将公益的范围限定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还有一个便是“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
目前,他们已经在全国29个省份的偏远乡村学校建起237个“再生电脑教室”,还和前辈査建渝一起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在他的努力下,累计超过10万名乡村师生及城市弱势群体受益。他们的“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项目被评为“‘四个100’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之一;也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下的“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评为中国最佳执行项目。
对于获得的赞誉,张斌峰说:“做公益,最重要的就是要不忘初心,执着本心。”他说,每个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都在为社会服务,将公益作为职业,也是一种形式,是一种汇聚爱心,凝聚爱心的行为;我们不一定选择把公益作为职业,但可以选择把公益写入基因里。
如果您想跟我们互动,为这些可爱的天津人点赞,请您到天津早晨同名微博或微信公众号进行评论或转发。您也可以在这两个平台上,留下线索,说一说您身边的最美天津人。
天津广播网:http://jingji.radiotj.com/system/2018/03/08/000597948.shtml
(编辑 刘晓艳 仇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