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日报(2018年8月17日 09版)
本报讯(记者 姜凝)记者昨天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李新刚教授科研团队在费托合成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相关学术论文已发表在最新一期著名国际性科技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通讯》上。
煤基合成气可通过费托合成反应,在金属钴等催化剂上制取清洁液体燃料。然而,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初级费托合成产品需要在其他催化剂辅助下,经过二次反应来提高目标产物的选择性。该校化工学院李新刚教授科研团队设计并开发出一种“西瓜子”结构的催化剂,精确控制了钴晶粒尺寸,发现当钴晶粒尺寸为7纳米左右时柴油馏分产品选择性高达60%以上,当钴晶粒尺寸为11纳米左右时汽油馏分产品选择性可达60%以上,以上结果未经二次反应即可打破限制,是费托合成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同时,这一研究结果将节省大量钴资源,大幅度降低工业成本,对我国能源、资源战略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编辑 焦德芳)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18-08/17/content_52983_333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