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新报 (2018年8月20日 04版)
新报讯【记者 郝颖 通讯员 刘晓艳 杨少波】 昨天,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由该校自主研制的大洋4000米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浮星”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随海流漂移,是一种易投弃、小型化、低成本的水下移动观测平台。大洋4000米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浮星”则是由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李醒飞教授牵头负责实施,获得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问海计划”专项的支持。 早在7月28日,“浮星”在南海北部近4000米水域投放,截至8月8日,已连续稳定运行26个剖面,最大下潜深度3550.3米,数据传输成功率达到99.9%。
李醒飞教授告诉记者,“浮星”此次海试成功,标志着我国在4000米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的实用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浮星”在大洋4000米深海的浮力驱动、耐压设计、采集通讯等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设备的可靠性,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在4000米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的实用化进程。(编辑 焦德芳)
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mrxb/2018-08/20/content_3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