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新社:天津大学团队在仿病毒制备多肽靶向药物载体方面取得新进展

      2018-10-11       

本站讯(记者 张道正 通讯员 刘晓艳)记者10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齐崴教授团队近日在仿病毒制备肽基靶向药物载体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通过肽序列设计,采用多肽自组装策略,仿造病毒结构与功能,制备出非致病、可穿膜、并能定向递送基因药物的仿病毒纳米颗粒,有望作为“特洛伊木马”实现“以毒攻毒”。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通过共组装形成的纳米颗粒,由于病毒表面独特的囊膜蛋白结构,使其能够与宿主细胞受体蛋白进行靶向结合,实现对特定细胞的侵染以及遗传物质的递送。通过对病毒功能蛋白的模拟与仿生,有望获得非致病性、且携带基因药物、并具有靶向识别特性的仿病毒纳米颗粒,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

但由于病毒结构的复杂性,如何通过简单分子实现仿病毒颗粒的精准制备,以及如何有效组装多肽序列,对病毒穿膜行为进行高效仿生,依然充满挑战。

齐崴教授团队根据艾滋病病毒(HIV)表面囊膜蛋白上的可变区多肽与猿猴空泡病毒(SV40)大T抗原蛋白分子的核定位序列,通过分子与纳米仿生,设计了两种具有穿细胞膜与核膜的功能多肽。研究人员通过对病毒多肽的组装调控,成功制得仿病毒纳米颗粒。实验结果显示,该颗粒可作为“特洛伊木马”,携带核酸类基因药物,以类似病毒的跨膜方式将药物靶向运送至免疫细胞内。

该仿生病毒颗粒在基因递送过程中还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以及定向运输特性,可为病毒性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有益参考。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并被遴选为内封面论文。论文第一作者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酶工程与技术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孔佳,该团队青年教师王跃飞博士与齐崴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近年来,齐崴教授团队从生命体系获取灵感,通过序列设计或引入功能组分,构建了一系列多肽自组装体系,并借鉴化学工程、界面物理等领域的研究思想以强化组装过程,实现了刺激响应性、手性功能性等多种肽基组装体的精准可控制备;通过模拟天然酶的活性中心、病毒的功能蛋白结构等,获得了具有生物催化、靶向识别等特性的组装体,实现物质转化、药物递送。

中新网:http://dw.chinanews.com/chinanews/content.jsp?id=8646371&classify=zw&pageSize=6&language=chs

(编辑 张华 郑静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