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日报(2019年1月16日 第02版)
本报讯(记者 李国惠)今年两会,“人工智能”成为热议的焦点,那如何突破高智能发展的瓶颈,让天津“智造”产业走得更稳更好?市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研究所副所长、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齐俊桐建议,应加快培育智能产业新动能,加速天津高质量发展。 齐俊桐认为,当前,我市经济正面临着“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换挡带来的阵痛,同时也是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重大机遇。但仍存在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培育智能创新生态的金融政策尚未完全落地等问题,成为延缓天津高智能发展的瓶颈。
齐俊桐建议,应努力改善科技创新舆论环境,营造更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利用好区位优势,通过建设“飞地型”双创空间,大力吸引北京的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再逐步过渡到京津联动和向天津转移,支持和鼓励具备内生性创新的领军企业或龙头企业设立众创空间,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解决金融政策中“卡脖子”的环节,加速金融环境优化政策的加速落地,助力民营创新企业成长,扩大企业在运用人才补贴、人才公寓等政策时的自主范围,进而提升创新企业的竞争力。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既有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摒弃唯学历论、唯奖励论,同时,更加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
天津日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19-01/16/content_148582_894855.htm
(编辑 张华 盛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