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教育部新闻办:天津大学教授曹树谦——让理工课堂“思政飘香”

      2019-01-21       

本站讯(记者 焦德芳)2018年4月清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春意融融。“早看含苞绽,归来树满花。惟嫌春日短,倏而不等她。”在本科基础课《理论力学》课堂上,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曹树谦教授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一首即兴创作的小诗。“同学们,今天校园里的花开得特别漂亮,让我想到了你们。花朵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你们也一样要多吸收‘阳光、雨露和营养’,就是要珍惜时间,多读书、多积累,多学习。”

窗外,团团簇簇的桃花海棠正沿着新青年湖两岸竞相开放。曹树谦迎来了教学生涯的第三十个春天。

立德树人师之本,教书不能忘育人

“既要教书,也要育人。”这是曹树谦三十年教学生涯的探索与实践。他主讲的《理论力学》是全校公共基础课,也是每年近千名机械类和水土类学生的必修课程。早在2000年前后,还是一名青年教师的曹树谦就在专业课堂上“额外”讲解世界科学技术史,力求让学生对科学理论及其演变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他也非常重视大学“通识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常常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运动、多听古典音乐、多接触优秀传统文化。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给了曹树谦新的启发。从此,他更加注重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党和国家时事、学校发展大事等思政内容。

“大道理”变小故事,三言两语不简单

学生们都知道,曹老师的课有三个固定环节:上课前有“课首语”、下课前有“小补充”,授课过程中还有“闲言碎语”。这些形式和方法是曹树谦开展课程思政的“独门秘诀”。

讲授“桁架结构”那堂课上,曹树谦的课首语是“海河与桁架”,他以海河“桥梁众多、结构各具特色”破题,引入了人民解放军会师金汤桥解放天津的历史,告诉学生要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生活。当课堂上偶有学生走神,曹树谦会随口一句“闲言碎语”敲打起来:“求知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然后他会和学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那是党和国家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引发学生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与思考。当一堂课接近尾声,知识按计划传授完成,曹树谦会放下手中的激光笔,开始简短的“小补充”。他喜欢在这个时候放慢语速,和学生们讲讲过去的事儿,讲天大校史,讲“西北联大”,讲他自己的老师——陈予恕院士等前辈大家艰难缔造,开创中国工程非线性振动学科的故事,勉励学生不忘北洋天大精神财富,继承那份严谨治学、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

“专业课不是思政课,我也不是专职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想要搞好课程思政,就要用好三言两语,于点滴处见精神。”曹树谦这样说。

教育部新闻办: https://mp.weixin.qq.com/s/UtJjvuyo1IQlfW_tR_YuDg

(编辑 焦德芳 郑静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