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华社:马来西亚留学生的“鼓往津来”

      2019-04-02       

天津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正在表演。(新华社记者宋瑞 摄)

新华社天津4月2日电(记者 宋瑞)咚咚嗒嗒,身着统一中式深红夹衫的24名二十四节令鼓鼓手赤脚站立,时而敲鼓面,时而刷鼓钉,时而打鼓藤,节奏快慢有致。

二十四节令鼓是1988年发源于马来西亚华社的一种鼓乐表演形式,结合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书法和广东狮鼓表演,每一面鼓身上都写有不同的节气,如“春分”“夏至”等。

在天津大学第12届国际文化节上,由马来西亚留学生成立的天津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正在表演作品“鼓往津来”。伴随着直击人心的鼓声,队员们动作凌厉、表情丰富、呐喊高亢,队形不断变换,表演雄壮有力。

天津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正在表演“鼓往津来”。(图片由天津大学提供)

马来西亚留学生蔡伟彬是天津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队长,从小热爱击鼓表演的他自2017年进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后,便加入了鼓队。

“10岁时,我第一次在家乡看到二十四节令鼓演出,便被他们帅气的姿势吸引,当即就加入鼓队,没想到这一敲就是十余年。”蔡伟彬说,这次“鼓往津来”演出不仅用鼓敲出节奏,更敲出氛围,打出精神,用短短十几分钟展现天津的百年变迁。

鼓手们先是用刷鼓钉的嗒嗒声来模仿海浪,展现天津海滨城市的景象。紧接着进入近代时期,八国联军登陆天津港,炮火不断。鼓手表情严肃,通过控制鼓棒与鼓面的距离,改变节奏,营造紧张氛围,并加以伸展动作来演绎炸弹轰炸、军队互相厮杀的场景。

鼓手们用刷鼓钉的嗒嗒声来模仿海浪,展现天津海滨城市的景象。(新华社宋瑞 摄)

战后,满目疮痍的天津在老百姓的努力下重建起来。鼓手们嘴角微微上扬,用象征性的动作展现了渔夫、农夫、铁匠等老百姓团结一致重建美丽新天津的情景。鼓手们载歌载舞,一片欢腾。

“加入鼓队后,我感受到音乐旋律和节奏感带给我的快乐。课余时间还能锻炼身体,结交新朋友寻找创作灵感。”天津大学二十四节令鼓成员、马来西亚留学生吕子睿说。

自2017年成立至今,天津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已从13人发展到现在的24人,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法国等国家的学生纷纷加入。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陈志华说,二十四节令鼓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继承和创造,学校全力支持马来西亚留学生创办这样有意义的社团,也希望学生们进一步接触和了解二十四节令鼓文化。

天津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正在表演“鼓往津来”。(图片由天津大学提供)

第一次观看二十四节令鼓表演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高鹏飞说:“我感受到二十四节令鼓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根同源,整个演出让我觉得很新鲜、又有归属感,是一次非常美好的体验。”

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会长莫泽林表示,音乐和文化是无国界的,此次活动的举办促进了中马文化相交相融。未来计划在中国10个大学相继成立二十四节令鼓队,使这项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参加每两年一届的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国际精英赛,更希望通过二十四节令鼓与不同国家的人缔结友好的情谊。”21岁的蔡伟彬说。

新华社: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5918451?channel=weixin&from=groupmessage

(编辑 赵晖 王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