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天津新闻:乡愁·清明:海河岸边起春雷

      2019-04-08       



内容提要:从洋务运动到抗战时期的炮火纷飞,百年天大始终不忘“兴学救国”的历史使命,也培养出一代代年轻人前仆后继、捐躯报国。

天津北方网讯:从洋务运动到抗战时期的炮火纷飞,百年天大始终不忘“兴学救国”的历史使命,也培养出一代代年轻人前仆后继、捐躯报国。

卫津河畔,百年天大。四月正是海棠盛开的时节。100年前,一个名叫张曾让的年轻人,也如校园中的海棠花一般,在这里,绽放出绚烂的青春。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感于时势,胸怀救国梦想的张曾让立志化作“巨雷”,冲散阴霾,改造社会,遂改名张太雷。

桃花堤畔的北洋大学堂旧址,当年,张太雷在这里第一次阅读到了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从此便选择了一条革命救国的道路。毕业前,他对同窗说:“我毕业后不去上海当律师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今天的滨海新区,船舶往来,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早在上个世纪初,这里就是民族航运业起步的地方,各地行商云集,思想交流频繁。五四运动爆发后,张太雷和同学为唤醒社会各界的爱国热情,曾到塘沽进行宣传活动。痛切的言词、革命的激情,听众几乎把道路堵塞。

河北区建国道这栋不起眼的小楼里,1920年10月,张太雷等7人在这里创建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也是在这里,他们把《共产党宣言》介绍给天津和北方地区的人民群众。此时,22岁的张太雷已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八七会议后,张太雷主持发动广州起义,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而他却在起义第二天的激战中,身中三弹,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每天,天大校园里的太雷路上人流穿梭,张太雷像静静地矗立在这里。百年来,万千青年,前仆后继,为救国、强国奉献终身。今天,以张太雷名字命名的“太雷班”,依旧传承太雷精神,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不负时代、不负使命。(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北方网: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9/04/06/037033088.shtml?_oid=oX6ro0YOXR8De0t96pAUb6u5VMUo&_l=1&_c=&sourceAppId=undefined&newsId=null&appId=null&state=

(编辑 焦德芳 刘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