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今晚报:引领大学生亲近体验热爱非遗——冯骥才解读“文化遗产日”

      2019-06-10       

(《今晚报》 2019年6月8日 第05版)

本报讯(记者高丽)在第十四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联合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天津大学团委,以“亲近·体验·热爱——我们为什么要过遗产日?”为主题,在学院内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以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丰富的馆藏作为师生共度“文化遗产日”的平台。天津大学首屈一纸工作室、新竹书画社、工笔重彩协会3个大学生社团,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惟妙惟肖的纸塑作品、典雅大气的工笔重彩绘画、古朴雅致的篆体书法吸引了大批师生驻足观看、拍照留念。广大师生在社团成员的指导下,现场学习制作纸塑作品,或学习传统书法、绘画。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北洋美术馆、大树画馆、年画馆等展馆也同时向广大师生敞开了大门。

“在尊重和热爱历史文明方面,中国人是决不会缺席的。珍视遗产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既是全面、整体、协调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球化时代先进的文化观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如何过好“文化遗产日”,冯骥才向学子们进行了解读。

冯骥才作为遗产日的最早发起者,早在世纪之交,就提出希望中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文化遗产日”的概念。他积极倡导大家要在生活中学习传统文化,通过亲近和体验获得饱满、立体的文化自觉,用美的方式去感受生活。

冯骥才也是“行动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2002年,他发起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大到古村落,小到香包,率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以及研究院师生和所有关心民间文化的志愿者,对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彻底的、拉网式的普查与抢救。

在活动现场,300余名师生通过参观学习、互动交流和文化体验,加深了对“文化遗产日”内涵的认识。留言簿上,师生们纷纷写下参观感受:“感谢倡导‘文化遗产日’的先行者冯骥才先生,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校园都越来越珍视文化遗产,也让我们能够有机会来参与体验传统文化,在展馆中和古老的文明对话,与依然鲜活的传统艺术近距离接触。”

今晚报:http://www.jwb.com.cn/jwb/html/2019-06/08/content_5_1.htm

(编辑 焦德芳 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