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天津广电:100年前,天津“90后”写了一封信

      2019-09-10       

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园内,敬业湖旁的北洋广场上矗立着一个戴着眼镜凝视远方的青年人半身塑像,这就是“张太雷像”,这座塑像纪念的就是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的杰出校友、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太雷。

天津大学“张太雷”塑像前是一条名为“太雷路”的校园主干道,莘莘学子来往不息,沿着太雷像向东步行5分钟,天津大学校史馆,张太雷纪念室就坐落其中。张太雷纪念室始建于1998年,2011年天津大学重建张太雷纪念室并将它搬入校史馆一层。在大约60平米的空间中,总共展出了120多张珍贵的照片和一些珍贵的物品,无声地讲述着张太雷光辉而短暂的一生。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策划《寻访红色印迹》系列主题活动,第一站,我们来带天津大学校史馆,张太雷纪念室,在这里,我们读到一封家书,一封100年前,一位从天津出发,投身革命的“90后”年轻人,写给妻子的家书。

▲天津广播记者在张太雷纪念室采访

张太雷(1898—1927),原名张曾让,字泰来,投身革命后又名椿年,后改名太雷,寓意震醒痴顽,打击强暴。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张太雷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同年他在北京参加了李大钊建立和领导的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12月12日,在领导广州起义时牺牲,时年29岁。

转变,贫穷小子愿化作惊雷

张太雷,1898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没落封建世家,初名“张曾让”。张太雷自小家境贫寒,8岁父亲早逝,全家只靠母亲帮佣的微薄收入为生。1915年,天资聪慧,刻苦好学的张太雷,考入北京大学政法科预科班,由于学制长,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条件,同年冬天,他转入学制短的北洋大学,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大学,学习法律。

张太雷的外孙女冯海晴说,上北洋大学,原本承载着张太雷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希望,但在1918年下半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人生。

▲童年张太雷在外公怀中

1916年9月,这位北洋大学的张太雷,从预科班升入法科法律学门乙班。他高高的个子,英俊的面庞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18岁的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熟练掌握英、俄两门外语,爱好还十分广泛。

入学之初,他的规划很简单,毕业后做律师,升官发财。

▲张太雷

当时,北洋大学学生每年交学费15元,每月伙食费6元。为了减轻母亲负担,张太雷一边读书,一边在学校法科教授、美国人福克斯创办的《华北明星报》兼职英文翻译和编辑,并成为俄共党员鲍立维的助手,通过这段经历,张太雷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闪耀的思想光辉深深震撼。

1918年的秋天,张太雷很正式地对同学李子宽说:“做人要整个儿改,我以后不到上海当律师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走十月革命的路,才能救中国。”

思想转变的他,他自号“长铗”,发下宏愿“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把自己的名字由“张曾让”改为“张太雷”。

天津大学至今珍藏着张太雷的毕业证和4年的考试成绩单。在校4年期间,张太雷共学习必修课十余门,选修课两门。

天津大学张太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文杰教授告诉记者,1921年1月,张太雷动身前往苏俄的伊尔库茨克,此后的革命生涯中,再未回到天津。这张毕业证书一直保存在天津大学,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张太雷毕业证书

家书,谋将来永久的幸福

大学毕业后,张太雷抛弃可以“升官发财”的前程,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他常往来京津之间,为革命奔走,皮箱里都是宣传小册。

▲张太雷主持教导团誓师起义

从党史文献资料上看,1920年,张太雷为协助李大钊建立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2月,张太雷不断将秘密翻译的社会主义文献送到北京;3月,张太雷与于方舟、韩麟符、安幸生等新生社的进步青年一起加入了李大钊在北京秘密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推动创建中国共产党,经鲍立维介绍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会见了李大钊和陈独秀,张太雷作为鲍立维的助手参与了各种活动;10月,22岁的张太雷参加李大钊发起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开展工人运动,还与邓中夏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11月,张太雷受李大钊指派,在天津当时称为“特别二区”的大马路(现河北区建国道91号)一间裁缝店楼上,创建了天津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张太雷、吴南如、谌小岑、胡维宪等七人出席成立会议,选举张太雷任书记。

▲张太雷陪同维经斯基会见李大钊、陈独秀

新兴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迅速发展,亟须加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联系。1921年初,共产国际在伊尔库茨克成立远东书记处,远东各国共产党的组织不再由俄共(布)下属组织联络,而改归共产国际直接领导,要求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派一个代表前去。李大钊等商定,派已经与维经斯基有过联系(维经斯基被任命为远东书记处的日常工作负责人)、精通英语、年仅22岁的北洋大学毕业生张太雷前去。

在此之前,他写信给妻子陆静华,表达自己求学的理想,并劝导妻子也用功学习,成为一位独立的女子,同时照顾好家里母亲和孩子细苹。这封家书写于1921年1-2月间,当时张太雷即将远行。

▲张太雷与夫人陆静华

张太雷写给妻子的信

(此信手稿残缺开头和结尾)

我此次离家远游并没有什么,你们也不必对于我有所牵挂。我觉得现在我做事,总不能说可以长久。今天不知明天如何。这样心境不能安定,心境不安定是如何痛苦呵!我想最好能自己独立生活,不要人家操纵我的生活。所以我立志到外国去求一点高深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

我先前本也有做官发财的心念,所以我想等明年去考高等文官考试;但是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做了官,发了财,难保我的道德不坏。常常在官场中混,与那些不好的人在一起,嫖赌娶妾的事情或不能免。倘若是这样了,非特我的身体、道德要坏,恐怕家里要受莫大的苦处,你也看见多少做官的发财的人们多嫖赌娶妾。倘若我做了官,发了财,我自己也不能保不像他们一样做坏事。惟有求得高深的学问,既可以自己独立谋生,不要依靠他人,这样就用不着恐惧失去饭碗,心境自然也就安定,心境安定是寿长的最要紧的事,又可以保持我清洁的身体,高尚的道德;不至于像那些做官的发财人一样嫖赌娶妾做坏事……

你可以趁这个时期中用一点功。你一定要进学堂的,所费亦不算多。你第一要选择你擅长的功课,学习了可以使你独立。我想你学刺绣及图画一定是好的。刺绣要学那新式的刺绣,如绣花卉人物山水之类。图画学了是最有乐趣的,再者图画与刺绣是有极大关系的。因为刺绣配颜色等一定要会图画的人才会配得好。我想你于这两种课都是很擅长的,并且很欢喜的。这两样东西很有用处。你学好了这两样,你很可以自立了;那时你是一个独立的女子了。…… 除掉学习刺绣图画之外,你还要学一点普通常识,尤其对于如何教育子女,是要研究的。历史地理理科,是你应当懂一点的,国文只要多读新的白话文,可以多看小说如《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等。还要多看杂志与报纸,如妇女杂志,小说月报,常州局前街新群书社多有卖。同吴家大媳妇进学堂亦是很好,只不知那个学堂里刺绣图画好不好?你不要把我的话忘记了,我希望我回来的时候,我学得很好,你也学得很好,那时我们多快活呵,那时我们大家互相庆祝了。我希望能如此!

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所以你我不必以为是一件可忧的事。我们应该在这时期中大家努力做,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这是一件何等快乐的事呵。我并没有一点忧愁,因为我有这个目的在心中,我希望你也能有同样的心思,一点不忧愁,只用心照我告诉你的用功去。母亲是很能看得开的,你再拿我这一番话说与母亲听,她老人家一定能不牵挂我的。你必要照我告诉你的做,我在外心才能安。我很感激你。我发誓我决不负你。你在家安心供养母亲,教育细苹 ,自己照我的话用功。

我一路有信给你,到俄国后我时常有信来,不要忧愁。家里有什么要紧事可写信给吴南如……

▲张太雷家书手稿

这封家书写的很艰难,他为保守党的秘密又不能言此行目的,需要道理通达又不能长篇大论,言辞恳切又通俗易懂,为此,张太雷踌躇不已。最终,他选择从母亲妻子最为蔑视的官员腐败入手,讲做官发财后容易腐败堕落,不仅理想堕落,日常生活也堕落了,做官发财是一种害人的东西,与他们追求的幸福是完全相悖的,最后告知母亲妻子他所追求的幸福是怎样的一种幸福,不仅仅是家庭温饱,而是人民将来永久的幸福,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

▲1921年在苏联时的张太雷

张太雷的外孙冯海龙讲述了这封家书能够被保留至今背后的故事:“实际上当时张太雷写过很多封家书,但这封家书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当时抗战爆发后,日寇占领家乡,我的母亲失学了。当年只有16岁的母亲想通过敌战区,前往上海寻找地下党,需要一个凭证。于是,我的外祖母就把太雷的这封信交给了母亲,因为害怕有危险,就把信的抬头和结尾裁掉了,组织内的人一看就明白,别人看了是不明白的。”冯海龙介绍,她的母亲带着这封信了在上海找到了党组织,随后在安徽参加了新四军,入了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封信保留了下来,成为张太雷唯一保留了下来的家书。

冯海龙说,外祖母陆静华是一位感人至深的伟大女性。她29岁开始守寡,为了丈夫的嘱托,在战乱的年代无论生活多么艰苦都没有舍弃自己的婆婆。在她的精心照顾下,1927年就已瘫痪的老人一直活到1942年,72岁时才去世。张天雷在给妻子陆静华的家书中认为女人不可以成为丈夫的附属,也需要学习文化,在张太雷死后,陆静华再艰苦也坚持将三个子女送进了学堂,两个女儿都上了师范学校。

▲张太雷三个子女

(左至右:张一阳(烈士),张西屏,张西蕾)

张太雷的三个孩子要么尽忠,要么尽孝。大女儿张西屏为了帮母亲照顾奶奶,放弃了一直向往的参加革命工作的机会;二女儿张西蕾,也就是冯海龙的母亲,1938年前往上海找到地下党组织,去皖南参加新四军时,年仅16岁;儿子张一阳也参加了新四军,18岁时在皖南事变中牺牲。

真正是父子英烈,革命一家。

牺牲,真正成为震碎旧世界的惊雷

这封信寄出后,张太雷就踏上了艰险的征程。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位红色使者。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张太雷和俞秀松的共同努力,共产国际第一次确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唯一合法的共产主义政党。

▲张太雷在共产国际工作时的照片

此后7年的革命生涯,张太雷先后担任中央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央临时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党的八七会议上,他再次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永远年轻的张太雷

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组织和领导广州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陆军委员。

▲张太雷领导广州起义(油画作品)

1927年12月12日,广州起义爆发的第二天。下午两点多,广州大北门方向的枪声突然急促起来。此时,位于维新路100号的起义总指挥部驶出了一辆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奔枪声而去。车上的人正是张太雷──广州起义总指挥。车至大北寺路,前方突然出现一伙反动武装,他们看见车上的红旗举枪便射。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车内牺牲。

那一年他年仅29岁。

张太雷是我党第一个牺牲于战斗火线的中央政治局成员,临终,他向战友们嘱托:要和敌人战斗到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从1898年6月17日至1927年12月12日,张太雷生命如此短暂,但实现了他“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谋将来永久的幸福”,是这个100年前的“90后”写在家书中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矢志不渝的革命初心!

天津早晨:https://mp.weixin.qq.com/s/sZ0r5M9pYDO7JEK5lM-2YQ

(编辑 赵晖 宋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