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津云:冯骥才:从年画开始为民间艺术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

      2019-10-17       

津云新闻讯(记者吴宏)10月16日,由天津大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承办,山东艺术学院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向学界提出,要为每一项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

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2011年、2015年先后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功召开两届,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已成为中国木版年画研究的学术盛会。此次召开“年画世界的学术构建”——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旨在给年画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正是对这一时代使命的具体实践。

开幕式上,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介绍:“年画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龙头项目,在‘中国木版年画普查抢救工程’中,冯骥才先生带领学术团队建立了活态普查、全记录方式、数字化档案等一系列科学的普查方式,大大拓展了以往美术或民俗调查形式,采取民俗学、人类学、美术学、历史学多学科交叉方式,综合运用文字、拍照、录音、录像四合一的手段,对全国各地活态产地进行地毯式普查,不仅编纂出版了22卷《中国木版年画集成》、14卷《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系列《年画研究》刊物,并建成一整套数字化档案,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建设及口述史方法论再研究’。这一系列文化行动对非遗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冯骥才在开幕式上表示,把民间文化遗产纳入学术研究范畴,经过科学梳理,它才能具有学术上的系统性与确切性,这也是对其弘扬光大的重要基础。“海内外老一辈学者已经对年画研究做出率先的努力。我们这一代的工作是从多学科入手,搭建起更广泛的年画理论体系,我们的学术目标是年画美学、年画文化学和年画学。”

谈及未来的工作,冯骥才表示:“从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哲学、宗教、人类学、哲学、美学、社会学、图像学、分类学等方面入手,对年画的历史、流变、发展阶段、内涵、功能、特征、技艺、规律、传播与应用,进行不断深入的认知、理论梳理与逻辑化。这是历史与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

开幕式后,来自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捷克、日本、波兰、瑞士、韩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就年画的本体论、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多个研究领域的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并发布各自的研究成果。许多年画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各地年画博物馆的负责人也都来津参会。

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在会议期间正式成立,14位海内外重要年画学者受聘成为委员。会议同时举办“馆藏粉本展”,遴选冯骥才收藏的一批孤品、珍品加以展示。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还首发成果《年画制作技艺教程》《粉本》《年画之美》三书。其中《粉本》《年画之美》所收录的作品皆为冯骥才的收藏。《年画制作技艺教程》则是将民间年画艺人的智慧转化为科学研究成果的实践,书中包含各地年画技艺可靠且全面的资料,读者借此可了解风格各异的年画其不尽相同的制作方式。


津云:https://www.app.tjyun.com/share/app/ve/app/newswebshares.html?newsId=037733184&nat=0&ecAppId=44&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platform=Android

(编辑:张华 张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