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日报》(2019年10月28日)
本报讯(记者 姜凝)10月25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刘斯与合作者在发现人源钾氯共转运蛋白KCC1的机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解析出该蛋白KCC1的2.9埃冷冻电镜高分辨结构(1埃等于100亿分之一米),揭示了钾离子和氯离子在细胞膜蛋白上的结合位点,提出了钾-氯共转运机理,为癫痫等相关疾病治疗和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据介绍,人体细胞内的钾、钠、氯等离子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失衡将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如高血压、抑郁、癫痫等。KCC1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临床上治疗癫痫等疾病的药物靶点。该研究成功解析出KCC1的蛋白结构,将有助于基于蛋白结构开展的药物研发,从而为临床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据了解,目前全球有近6000万的癫痫病患者。
天津日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19-10/28/content_155_1778730.htm
(编辑 焦德芳 焦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