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讯(记者 张雯婧 摄像 谷岳)2019年12月12日,河西区平山道小学和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给学生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思政课体验。
当书法遇上思政课,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当小学老师和大学老师共同站在思政课的讲台上,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2月3日,河西区平山道小学和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结对共建签约仪式。活动结束后,平山道小学教师罗杨和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栾淳钰共同走上讲台,联手为平山道小学的孩子们上了一堂思政课。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就从写‘人’字开始……”课程的上半部分,罗杨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节书法思政课。对于这样的课程,不仅是孩子们,坐在台下观摩的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也好奇,这节课会如何展开?课上,罗杨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书法与思政相融合,带领孩子们书写了“追”“梦”“人”三个字,并请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梦想。她为孩子们发放梦想卡,看着大家把一张张梦想卡贴在一颗大大的爱心中,罗杨说:“同学们,我们要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中,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公民。”
随后,栾淳钰接过罗杨的话问道:“同学们,大家知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几个词来自哪里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栾淳钰伸出大拇指:“你们太棒了!是的,这些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共有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内容,共24个字。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如果你们参加书法比赛,写好这24个字,评委老师会给大家加分的……”这样一段幽默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他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在余下的时间里,栾淳钰以《坚定价值观自信》为主题,为孩子们讲述了“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上,他在PPT中用了大量案例、图片和视频,还不时与罗杨互动,加入“中国梦”的内容。
最后,这节特殊的思政课在学生们的掌声、笑声和不舍中下课了。
“两位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思政课体验,罗杨老师的更接地气,栾淳钰老师的更有深度,而学生们需要的正是既接地气又有深度的思政课。”在课后的教研中,共建双方对此都深有感触。“未来,我们将跟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合作,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回应学生的困惑与诉求,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课程,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同时,双方加强教研,锤炼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平山道小学校长韩洪涛说。
天津日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5/html5/2019-12/12/content_153_2031024.htm?from=singlemessage
(编辑 张华 赵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