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击疫情
天津大学又出手了
这次的目标是返津客流预测!
近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致信天津大学智能安全团队,感谢天大团队利用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对返津客流进行科学预测,快速登记,为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双战双赢”贡献了科技的力量。

人工智能交通防疫小卫士是如何工作的呢?团队武南南老师讲解说,疫情防控的重点是人群聚集,主要人群聚集点在收费站,公交站,地铁站,火车站等。如果可以合理的预测交通流,就能建议运输、管理部门安排足够的运力、人力疏散人群。此外重点地区、场所的人群聚集事件进行预警,减少疫情感染的可能性。由于影响因素很多,合理预测交通流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天大智能安全团队综合了政府政策等宏观因素,以及个人工作、生活、体育活动等出行意愿等微观因素和历史数据,利用深度学习、回归等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交通流的预测模型,对交通流进行科学预测。


交通运输行业是疫情“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重要关口,春节后各行业全面返程抵津使得我市交通运输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又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天津大学智能安全团队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研判,进行返津客流预测;支持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开展每日综合交通运行监测,编制分析报告;18人不眠不休奋战48小时,开发出了返津人员信息登记系统。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在感谢信中写到:“团队研发成果,为我委利用大数据开展预测分析化解了燃眉之急,为天津交通运输系统加强返程抵津高峰期间疫情防控作战指挥提供了有力支持,充分体现了贵团队讲政治、顾大局、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除了人工智能
交通防疫小卫士外
咱天大还为“抗疫”
做过这些努力~
15分钟快速检测新冠病毒!
天大与企业联合研发新型试剂盒
日前,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北京华科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新型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可15分钟检测出是否为新冠病毒,有望极大缩短疑似病例筛查时间,成为疫情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的利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金海教授和叶升教授团队瞄准临床实践所需,制定了病毒、抗体快速诊断以及生物防治制剂的研发方案。团队迅速制备获得新型冠状病毒高纯度蛋白,并与北京华科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免疫荧光层析试纸条检测病毒抗原灵敏性、交叉性等实验,成功研发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剂盒。

与目前临床使用的检测试剂盒相比,新型试剂盒最大的优势是“快”,可在15分钟内检测出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同时该试剂盒具有高灵敏度,病毒蛋白检测达到pg级,为病毒感染的早期筛查提供了简便灵敏的手段。实验结果显示,新型试剂盒检测限、灵敏度、线性系数等性能指标均满足对病毒抗原检测的有效性要求。目前,新型试剂盒正在加紧临床验证,在获得相关部门检验审批后有望用于疫情的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缩短疑似病例的筛查时间,助力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
据了解,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团队正在加紧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早期感染抗体检测、新型生物防治制剂的研发工作,目前进展顺利,有望近期取得可用性成果。
日前,天津大学联合企业成功研发智能穿戴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对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动态分析、实时预警,远程监控患者的血氧含量、呼吸频率、心跳速度、体位、呼吸阻力等生理指标。系统硬件模块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认证。

随着疫情发展,人们发现新冠肺炎具有“早期轻症、后期恶化”的特点,有的患者早期发病并不严重,但病情会突然加速,几天内发展成危重症甚至死亡。这种“炎症风暴”意味着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严密监控。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联合企业攻关研发出“可穿戴式组合体征智能监测系统”。从外观上看,这套系统的硬件模块是一组能佩戴在身体各处的轻便检测仪,患者穿戴后可以正常活动。这些检测仪可实时监测出患者血氧含量、呼吸频率、心跳速度等生理指标,还可以实时提取患者体位变化以及咳嗽带来的气流阻力变化。监测数据可通过蓝牙传输至手机App,并通过手机传输至云端系统,系统能够集合临床诊断原则,提取出呼吸疾病相关数据,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状态与变化趋势。这样,无论患者身处医院、居家或留观点,医生都能在办公室远程实时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态势。
“这套系统将有效减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对医护人员数量的需求,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降低医患交叉感染概率”据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何峰介绍,“这将对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征监护和疫情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让我们再一次为天大点赞
为天津加油!
天津日报:https://mp.weixin.qq.com/s/ztQHiJ_WYPjE2t_qCEiuWQ
(编辑 张华 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