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甘肃网:冯骥才谈“城市要有旧书市场”

      2020-04-15       

作者:许民彤

近日,看了《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冯骥才:书房是作家不设防的写作场”的文化报道,其中说到冯骥才的阅读生活,冯骥才说从“这些阅读的书里,能看到我阅读的足迹。我想任何一个作家的书架上,都有他们潜在的阅读史。”

冯骥才的“阅读史”,也包括他到城市的旧书市场买书的经历。冯骥才写过一篇文章《城市要有旧书市场》:在一个城市里,买新书要去书店,找旧书要去旧书市场。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旧书市场充满太多的乐趣,有很强的魅力,“年轻时,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是天津劝业商场与天祥商场‘结合部’——那地方是新华书店的旧书部,架上桌上堆满旧书,但是线装书、洋装书以及各类不同内容的书全部分得清清楚楚”……

冯骥才的很多书都和旧书市场有关,他说现在市场没有了,挺遗憾的。“我现在每天要看半小时的孔夫子旧书网,看到有好书,就托年轻的朋友帮我买。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普鲁士的一个画家曾经到天津来画了一些版画,1864年出版成书。当时天津还没有租界,也没有照片,这本书能让我看到天津早期的景象,我马上联系海外的朋友,去帮我淘这本书。”

对旧书市,笔者不陌生,前两年曾到“北京书市”购书,购买过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老牌出版社的半价书,也曾到“孔夫子旧书网淘宝一条街”,寻找优质旧书。

旧书的文化魅力在哪里?前些年的北京地坛书市,拥有几十个摊位的“孔夫子旧书网淘宝一条街”十分壮观,旧书网的旧书摊位很多。淘旧书,变成了书市的一大特色。对“书虫”来说,淘起旧书来会上瘾。但现在新书大家都到网上买,但是一些绝版书和旧书,网上是没有的,书市中有旧书摊位,有古旧图书,则颇受欢迎……

我想起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作家,他们也很热衷于逛旧书铺、旧书店,淘旧书。有一篇《鲁迅:年收入五分之一买书》文史小品,介绍鲁迅喜欢买旧书的故事。鲁迅爱好收藏,收藏范围十分广泛,但最喜欢收藏古旧书籍。在日本求学的时候,他就经常在日本神田町的旧书摊上,寻觅自己喜欢的旧书。1912年,鲁迅在北平的教育部任职,住在宣武区外的绍兴会馆。这个地方离琉璃厂很近,他经常到琉璃厂寻觅自己中意的旧书,收集到许多古旧书籍。关于收藏旧书情况,《鲁迅日记》中曾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比如:1912年5月12日,下午至琉璃厂,历观古书肆,购傅氏《纂喜店丛书》;21日,晚散步宣武门外,以铜圆十枚得二花卉册;25日,下午至琉璃厂购《李太白集》《观元量寿佛经》《中国名画》等等。

此外,茅盾先生写过重庆的旧书铺。还有,藏书家叶灵凤写过上海的旧书店:“每一个爱书的人,总有爱跑旧书店的习惯。因为在旧书店里,你不仅可以买到早些时在新书店里错过了机会,或者因了价钱太贵不曾买的新书,而且更会有许多意外地发现:一册你搜寻了好久的好书,一部你闻名已久的名著,一部你不曾想到世间会有这样一部书存在的僻书……对于爱书家,旧书店的巡礼,不仅可以使你在消费上获得便宜,买到意外的好书,而且可以从饱经风霜的书页中,体验着人生,沉静得正如在你自己的书斋中一样”(引文见叶灵凤《读书随笔·旧书店》,137页,三联书店出版,1988年第一版)——这实在是道出了读书人之所以喜欢旧书店、喜欢淘旧书的内在情结。

如今,随着城市的改造,我们身边已经开辟了宽敞明亮的通衢大道,耸立起一座座高楼大厦,但却很难看到一处处散发着文化气息的古旧书店了。在一些爱书者的心中,逛旧书店、淘旧书已经成了一道温暖、珍贵的文化景观,一种抹不去的精神记忆,一个曾经可以安顿灵魂的家园……

我们去日本旅游,会发现日本旧书店比较多,旧书街十分热闹,这构成了日本的阅读文化的一种,因这些书店在读书人的生活中的作用,而被称为“文化的街灯”。这是一个很好的形象启示。我们身边的书店、旧书店,就应是这样的“文化的街灯”。

中国甘肃网: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20/04/14/012364722.shtml

(编辑 刘晓艳 倪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