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人民日报:让京剧艺术在大学生中扎根

      2020-08-28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天津眼工作室 朱虹

初秋的风带着让人舒适的凉爽。经过天津大学友谊湖的时候,刘坤最喜欢听清风送来的京剧吊嗓声,抑扬顿挫、闪板夺字,似乎还带着水汽的鲜活。

刘坤是天津大学教务处的教师,虽然只有三十出头,却已是十几年的票友了。小时候跟父亲一起听吕剧,后来又慢慢迷上了京剧。大学时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学习程派上,“京剧的吸引力太强了,只要多听多看高水平演出,肯定就会迷上”。

刘坤演出《二进宫》剧照 资料图片

2010年,刘坤到天津大学工作,戏曲大码头天津给他的震撼不小。梨园行有句俗话“北京学戏,天津唱红,上海挣包银”。且不说天津京剧院和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两大国家级院团,仅天津大学教工京剧团——北洋求是京剧社就藏龙卧虎。剧社行当齐全、流派纷呈。核心成员近二十人,甚至连龙套都是获得过国家级奖项的“大神”。

天津大学北洋求是京剧社是天津市首届十佳京剧票房,其前身是北洋京剧协会。1996年成立的时候,著名程派表演艺术家李世济不顾身体抱恙,特意从北京赶来,还担任了名誉会长。大家还记得李世济先生在协会成立仪式上的深情寄语:“振兴京剧,只靠我们专业演员单枪匹马干是不行的,未来栋梁之才的大学生是真正的文化人,希望你们把民族的文化精粹传扬下去。”多年来,京剧社排演了大量优秀剧目。

天津大学北洋求是京剧社演出剧照 资料图片

“京剧?过时了吧,哼哼呀呀谁听呢?”说这话的天大学生李艳贺很快后悔了。2011年,学校邀请国家京剧院二团在天津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上演程派名剧《锁麟囊》。“怜贫济困是人道,哪有个袖手旁观在壁上瞧”,不仅唱腔绵味悠长,演员的身段之美诠释唯善是宝的正能量,让人沉浸其中。那次演出,450人的剧场里连过道都站满了人,作为活动组织者之一的刘坤也挤在人群中站着看完了全场。此后,李艳贺迷上了京剧,还成了学生中的京剧骨干。都说京剧是瑰宝,接近才会领略它的魅力。

成员都很忙,北洋求是京剧社多年来保持着每周排练的频率。曲韵悠悠、檀板响脆,吸引不少师生驻足观望。管理与经济学部学生张金乘是被京胡吸引过来的,他从小学过京胡,但中间放下了。剧社觉得他底子不错,特意请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汤振刚老师专门辅导。剧社每年演出的剧目不少,各大流派的经典剧目基本上都演过。“作为师生身边的剧社,我们不追求唱的多么专业,更希望通过观摩、学习、体验式演出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师生喜欢上京剧。”刘坤介绍。

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汤振刚指导张金乘 资料图片

2018年5月23日,天津市高校京剧联盟在天津大学成立,天津大学是联盟基地校,成员单位包括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青年宫等。

联盟多次邀请原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中国剧协副主席孟广禄以及国家一级演员邓沐玮、李莉、陶新晨、洪军等京剧艺术家给师生做辅导或讲座。“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周列国”,从艺术家们的讲解中,青年师生了解到,京剧可以是市井俚俗的,可以是君子风范的,更是蕴藏和承载着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

2018年底,联盟在中华剧院上演了《红鬃烈马》,王平院长亲自担任指导,近80名师生同台。900多张演出票在联盟高校发放,一票难求。2019年,联盟联合了同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在中国大戏院上演了《龙凤呈祥》,已经留在天津大学工作的张金乘担纲伴奏,那镇定自若的气势,还真不像一个青年爱好者。“看到老师和同学们扮相这么漂亮、在舞台上如此光鲜亮丽,让人如醉如痴。”天津师范大学学生韩嘉玮说。他从《红鬃烈马》中的家院到《龙凤呈祥》中的赵云,从配角到主角,觉得自己跟京剧分不开了。

多少年来,每当听到友谊湖畔有学生练唱京剧,刘坤就觉得欣慰,有了京剧的陪伴,他们今后的生活就会与众不同。

人民日报:https://www.hubpd.com/c/2020-08-24/971657.shtml?from=singlemessage

(编辑 焦德芳 陈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