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光明日报:“都来读书”! 冯骥才入驻抖音与读者分享新作

      2020-11-25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寒)

从作家、画家到非遗文化保护人,冯骥才身份一直在变换。近日,他又添了一个新身份——“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领读人,并通过抖音分享了自己的新作长篇小说《艺术家们》的内容和创作感悟。

据悉,“都来读书”是由人民日报新媒体、北京出版集团、中信出版集团、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东方出版社、新星出版社等14家文化机构,联合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发起的全民阅读计划,旨在持续邀请知名作家、图书编辑、文化名人等担任“领读人”,以短视频或微头条、头条号文章的形式,倡导阅读。

在视频中,冯骥才介绍了自己的新作《艺术家们》。这是一部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家的心灵史,讲述了画家楚云天、罗潜、洛夫从惺惺相惜到分离决裂的过程,折射了近五十年来社会和思想变迁对艺术家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影响。国内文学作品中较少关注的艺术家群体,在本书中得以第一次全面呈现。


《艺术家们》 冯骥才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冯骥才爱读书。通过视频,读者可以看到,房中除了门窗,只要是有墙壁的地方都被造成书架,由地而起、连至屋顶。他说,自己喜欢被书“埋起来”的感觉。回忆起自己的读书生涯,屠格涅夫的《初恋》是他读的第一本外国文学名著,名著带来的新鲜体验让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一发不可收拾。在众多外国作家中,契诃夫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文字也受契诃夫感染,善用短句、白描,充满节奏感。在冯骥才看来,契诃夫拥有一颗悲悯之心,这对作家来说是最重要的品质。


除了作家身份,冯骥才被更多人熟知还因为他从事的民间文化抢救工作。1991年,天津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旧址迷楼将被拆除,冯骥才卖画保楼。2001年,时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冯骥才提出,要对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梳理。多年来,他率领团队为木版年画、剪纸、唐卡编辑整理了大量文化档案。此后,还制作了两个超大型数据库:一是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包含历时十年对全国44个年画产地进行普查所得的全部图文资料和研究成果;二是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包含中国民协几十年来调查采集的史诗、神话、故事、谚语、歌谣,第一期录入8亿8千700万字。

为传统文化保护而奔走的20年间,读书和写作少了,但在冯骥才看来,自己得到的远比失去的要多。他始终觉得,自己阅读了那些文化遗产的书、生活的书、老百姓的书、生命的书,才是对历史、文化和生命的立体解读。真正的书,不只在书房里,更在田野、在社会、在人心。

冯骥才表示,入驻抖音是一个自我突破,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和喜欢文学的年轻朋友们展开交流,通过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人生感悟,让更多的人爱上文学,爱上阅读。

光明日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044bcfbd737f47e9858dc8fe58454d73

(编辑 刘晓艳 郭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