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今晚报头版:承担我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制项目 天大团队全力护航 天问一号安全着陆

      2021-05-16       

《今晚报》2021年05月16日第 01 版

昨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稳稳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参与火星探测着陆科研的天津大学教授蒋明镜得知消息时,一挥拳头,开心地欢呼一声:“稳了!”

  火星探测可谓“步步惊心”,着陆过程被称为探火旅程中最为凶险、最为惊心动魄的“黑色九分钟”。目前,人类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率仅有五成左右,大部分探测都折戟在这一阶段。而蒋明镜和他的团队所做的研究,就是为天问一号平稳度过“黑色九分钟”护航,因为贡献显著,团队被授予“火星着陆综合试验场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蒋明镜教授带领的北洋能源与环境岩土团队,承担了我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制项目,也因此被很多网友形象地称为“造星”团队。“火星引力仅有地球的38%,空气密度仅有地球的1%,且地形地貌特殊,着陆难度不言而喻。模拟火星地表地貌形态等环境特征,对于探测器在火星重力环境下成功着陆具有重要意义。”蒋明镜介绍,火星探测器的安全着陆研究须以火星土壤(简称火壤)的物理力学特性为基础,研发内容主要包括:模拟地表成像区域基础场地、工作区基础场、火星地表特征、模拟火壤着陆试验床、火星表面激光和微波特征等。“火星地表研究,是为了着落器自动降落选址;火壤承载特性研究,是为了落地后的稳定等。”蒋明镜解释。

  经过长达两年的艰苦钻研,蒋明镜教授带领团队在河北省怀来县“造星”成功:顺利建造了着陆器着陆点的典型火星地表;模拟了接近火星表面真实形态的火星地表地貌等视觉环境并满足试验器对可见光、雷达和激光的反射要求;为火星验证器携带的火星探测器设备提供类似火星的探测环境等一系列任务。2019年11月14日,团队成功进行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着陆器悬停避障是我国火星工程研制进程的重要环节,试验成功后,我们又做了模拟火星土壤承载特性、火星表面数字模拟等研究,为火星探测提供支持。”蒋明镜介绍。

  “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天津大学的‘造星’团队要为中国人深空探测做出‘天大’的贡献!” 蒋明镜教授充满自信地说。

今晚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21-05/16/content_15353_4457796.htm

(编辑 焦德芳 倪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