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人民网:广聚人才图“出彩”!阳城县深入开展省校合作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2021-09-11       

秋日的析城山七彩斑斓,舒爽的风裹挟着丰收的气息在田野漫溢。

9月1日,阳城县和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签订“文化、教育、旅游”综合创新实践基地规划设计技术服务合作协议,决定在阳城经济开发区共同展开基地规划设计及建设工作。同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授予阳城一中“优质生源基地”称号。

自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阳城县把吸引、集聚高校人才和创新资源作为培育县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12大基地”建设为载体,创新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对接,目前已与31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签约、授牌“12大基地”建设项目达46项。

抓住机遇补“短板”,真诚叩开高校门

唯才是举,思贤若渴。当时代的巨轮开启“十四五”新航程的时候,地处太行山区的阳城更懂得人才的宝贵和重要。

深化省校合作以来,阳城县把加强省校合作作为打破人才瓶颈制约的重要机遇和途径。为了推动“合作”深入开展,该县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多次召开部署会、推进会,以“12大基地”为载体,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分解任务,明确职责,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不拘一格引人才,千方百计谋合作。

发挥高校校友资源,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广泛开展与各地高校的联系、对接。相继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洛阳、太原等6个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经济发展领先的城市设立县校合作地方联络站,以此为桥梁进行联系、洽谈。尤其是突破疫情影响,采取云视讯的办法,向高校展现阳城教育资源、合作意向,以及阳城渴求人才,不惜代价引进人才的真诚愿望,在许多高校引起反响。

为推动合作的持续和深化,阳城县及时建立机制:对每年组团到高校开展人才宣传周活动、开展县校互访交流、加强县校工作部门对接沟通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不断创新人才服务机制,从工作、生活、文化等多个方面为人才留阳创造有利条件。在大学生实习实训方面,阳城明确规定,对来阳实习实训的大学生统一安排住宿,单人单间、水电全免,配备专业公寓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各主管单位保障伙食,实现免费拎包入住。在充分保障食宿行的基础上,还为每名大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每月给予1020元的实训补贴。在科研合作、科技项目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参照招商引资的奖励政策,制定更优惠、更有吸引力的政策和措施。

以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人才

阳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风光秀美。在深化省校合作中,阳城打出“资源牌”“文化牌”,促进高校合作和人才引进。

人说山西好风光,风光最美南太行。阳城南部山区有着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得益与此,相继诞生了“李小可书画创作基地”“如画横河书画基地”和“疙瘩艺术小镇”等。依托这些资源,阳城积极联系对接,使这里成为30多所大学艺术系学生的书画写生基地。

与此同时,一批实习实训基地相继签约、共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建立文物保护教学实习基地,让阳城考古研究插上高科技“翅膀”,为学生实习实训及教学开辟全新模式。与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天津大学签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优秀学子将在产业一线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阳城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面注入新的活力。与吉林大学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智库合作基地,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

阳城是太岳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多彩。发挥红色国情教育资源优势,与华中师范大学首次签约挂牌红色教育与国情教育基地,共同挖掘阳城文化资源的深层内涵与教育价值,打造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特色品牌,通过高校师生的牵线搭桥、宣传推介,将阳城品牌推向全国全世界。

用好优质生源基地。阳城一中被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等21所重点高校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县教育、科技等部门抢抓全国知名高校到优质生源地招生机遇,主动就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煤化工科研合作开展对接交流。各高校对考入阳城一中的学生不断进行跟踪、反馈,并定期组织知名教授、专家到校举办学术讲座、科普知识报告。

阳城与全国各地高校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广聚博引,多点开花的县校合作新格局正在形成。

深化合作共赢,为产业发展赋能

立足产业优势,推动多领域科研成果转化。阳城县紧紧围绕煤炭、农业、陶瓷、文旅等重点优势产业,创新合作机制,实现精准引才引技引项目。

煤炭行业作为阳城的支柱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着眼煤炭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发展,阳泰集团积极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成立“太原理工大学煤炭绿色开采及煤层气综合利用阳城研究院”,为全县煤炭企业确定绿色开采技术、煤矿智能化建设研究、煤层气综合利用技术等研究课题,通过智能矿山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共建产学研用合作基地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当地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牵手高校,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鹿鸣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共建大学生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以梅花鹿的研学为核心,组织高校师生开展康养产品研发,依托高校科技优势为企业鹿产品研发进行全方位指导。晋城市绿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吉林大学成功签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智库合作基地,依托吉大“外脑”之力,推动企业在美食化、冷链化、互联网化等方面的技术进步,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延长红薯产业链条,为三农科技成果转化蹚出新路。

在陶瓷方面,阳城县与中北大学合作成立的陶瓷材料与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通过人工智能、电子信息、陶瓷新材料、装备制造、军民融合等产业领域,开展产业前瞻性技术、共性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积极推进对产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关键先进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开发区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加强与咸阳陶瓷研究院的合作,共建了咸阳陶瓷研究院阳城分院,创办了全省陶瓷行业唯一的专业服务平台和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咸阳陶瓷研究院的引荐下,广东一家特种陶瓷生产企业拟落户开发区,为阳城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活力。

借高校之智,聚四海之才。一所所高校的签约,一项项合作的达成,为阳城这座内陆小城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也激励着阳城人以更大的真诚和热情,在“省校合作”之路上阔步向前,走出新时代的精彩。(白军社、茹敏燕、栗园园)

人民网:http://sx.people.com.cn/n2/2021/0908/c189133-34904280.html

(编辑 焦德芳 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