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人民日报:文化自信如何体现?通过汉服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之美

      2022-07-03       

天津大学举办海棠季活动,学生们身着汉服愉快交流。天津大学宣传部供图

3453

运用蜡染、扎染工艺设计的改良版旗袍。林姿含供图

50F3

隆庆祥传统西装制作技艺已入选北京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图为隆庆祥手艺人正一针一线进行服装制作。北京大德和隆庆祥服装有限公司供图

文化自信如何体现?近日,四川省南充市的一位年轻学子用自身行动诠释了他所理解的文化自信——在该市川北医学院毕业典礼上,这位年轻学子身穿汉服戴着“进士帽”缓缓入场。这一场面在网上热传,引得众多网友称赞:好一个“探花郎”!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今年高校学子穿汉服参加各类活动的现象层出不穷;一些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也选择以汉服作为自己的毕业典礼服饰。一位中国留学生谈道:“我特别喜欢汉服,也想以这种方式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之美。”

实际上,汉服、旗袍等掀起的中国传统服饰热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且至今仍在升温。在当下的穿衣及潮流圈中,国风、国潮已成新时尚。引发国潮服饰热背后的原因有哪些?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当代表达方式又是怎样的?对此,中国城市报记者展开采访。

外赋美感内蕴文化传统服饰承载深厚历史

长时间以来,我国多地都推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其中,传统服饰展示深受人们喜爱,如山东省博物馆“衣冠大成”“锦衣王朝”明代服饰文化展等。此外,不乏手艺人利用诸如艺术翻糖之类的新形式,再现传统服饰文化的魅力。

“传统民族服饰是人与自然共同构建的文化载体,是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语言桥梁。”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执行理事、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林姿含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传统民族服饰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证明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当下有很多坚持现代设计的服装,在很大程度上对民族传统服饰进行了学习与借鉴,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有着500多年家族制衣史的北京百年老字号隆庆祥金宝街门店,感受传统服饰文化氛围。隆庆祥曾被业内称为是“较好地传承传统手工技艺,让传统服装焕发时代新活力”的典范。

隆庆祥总裁李艳艳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传统民族服饰样式、纹饰图案源于过去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节日庆典等,承载着人们的民俗、社会、艺术、追求等物质与精神内涵,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隆庆祥总店内,不乏年轻消费者的身影。“传统民族服饰能够让年轻人更加了解传统文化,并拉近其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同时体现自我风格和生活态度。”李艳艳说,隆庆祥秉承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理念、坚守传统手工裁作技艺,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致敬和追随;从山水、建筑以及被赋予吉祥象征的动物、植物中汲取灵感,用盘金绣、盘银绣、手推绣、钉珠绣等一些手工丝绣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使传统与现代实现高度融合。

手法传统理念创新传统元素激活新时尚

当代传统服饰文化表达方式非常丰富。今年5月,湖北省天门市陆羽故园茶经楼前,随着阵阵鼓声响起,该市首场传统汉式集体婚礼启动。10对新人身着汉服,在别具一格的“集体汉婚”中,穿越千年、感受浪漫。

这类近年兴起的传统服饰婚礼,堪比精彩纷呈的汉服秀,在展现新郎新娘幸福美好场景的同时,也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融合的经典案例。

有汉服爱好者这么解释这一现象:在我们国家,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各式各样的服饰传递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共同诠释着中国文化的内涵。汉服只是其中之一,还有更多不同的民族服饰,都能够很好地彰显地方风格。

从专业角度出发,林姿含认为民族服饰“出圈”,主要在于现代时装外形轮廓与中国服饰元素的混合搭配,能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寻求创新和突破,并实现一种近似于重新创造的时尚语境。“特别是一些采用中国工艺材料、图案色彩、装饰或打破基本固定形式的款式造型,非常受消费者喜爱。”林姿含说。

国内有其他服装设计师也注意到一些国潮服饰的特点,即中国化元素非中国化运用。如在工艺材料运用方面,广泛运用中国特色的织锦与刺绣。最常见的是栩栩如生的刺绣花朵、镂空以及采用立体感较强的中国刺绣方式,既展现了花朵最妖娆的姿态,也让面料充满了立体感。

此外,林姿含表示,中国所特有的民间手工扎染、蜡染技艺在服饰的制作过程中也常常被挖掘使用,例如很多旗袍就用到了类似于蜡染、扎染的工艺。

中国城市报记者搜索线上平台国潮店发现,不少中国花鸟画式的图案以及中国的亭台楼阁、龙飞凤舞、唐风仕女等题材被广泛运用于服装设计之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将传统服饰图案所代表的寓意进行深层次挖掘与继承,把龙凤呈祥、花好月圆等美好寓意巧妙运用到当代服饰之中,可以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文化传承印刻在日常生活中。”林姿含说。

融入生活彰显风情助传统服饰走进大众日常

除了日常的消费场所,民族服饰也时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如“燕京八绝”之一的京绣,豪华富丽、选料精当贵重,是宫廷历史剧的常客。但在部分专家看来,影视作品也好、活动展现也罢,传统服饰一定要注意细节,符合历史真实。

服饰研究专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称,传统服饰元素在当代的表达不是单纯的“拿来主义”,特别是在有跨代融合的服饰上,要注意有所划分。比如有的服装上既有宋朝元素、也有唐朝风格,再细究衣服的纹样,又有清朝的样子,这些元素汇聚在一起,虽然已进行了或多或少的重新演绎,但展示者仍应注意对其进行区别划分,以免误导参观者和消费者。“此外,还有一些服饰是中西融合,它不仅采用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元素,比方衬衫的衬垫、服装的拉链等。不同元素该区分说明的,应主动实现。”高春明说。

除了人们接触度较高的汉服、旗袍等,一些少数民族服饰也有着固定的消费群体。这些产品几乎都是在不断改良之中逐步发展,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没人做、没人穿,也卖不出去的彝绣。改良后的传统彝族服饰,不仅走进了全国两会会场,也有更多人选择身着它出门工作、旅游。

而在传统服饰传承保护及与时俱进发展方面,山东泉艺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师赵宁认为,应于传统工艺基础上加入现代时尚元素,化繁为简,将形式与内涵完美结合;同时秉承匠人精神,致力于把传统美学融于生活。她举例说,鲁绣是传统的刺绣工艺之一,擅长表现中国书画的笔墨效果,清隽淡雅、质感逼真,粗犷中见精微。泉艺坊即致力于鲁绣表现形式的革新,将传统服饰与现代风尚相结合,积极研发适用于人们日常穿着的中式服装,从而让鲁绣这一传统技艺更为大众所熟知,使其得到传承与发展。

人民日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9666575/rmh29666575

(编辑 焦德芳 张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