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天津大学主导研发的首套国产急救转运型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在张家口成功救治一名猝死患者,创造了国产急救转运型ECMO成功应用于临床的历史,也成为了是天津大学“医工结合”临床转化的典范。
ECMO全称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即体外膜肺氧合,也被称为“人工心肺机”,被誉为现有体外循环技术的“王者”。
ECMO的原理是通过血泵代替心脏、膜肺代替肺,将血液持续运输到人体,形成体外生命循环系统,保障各个器官运转,从而维持生命。作为目前重症急救领域先进技术,ECMO治疗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地区甚至国家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综合抢救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全球主要ECMO 厂家长期由美国、德国企业主导,我国存量为500台左右,依赖国外进口。
天津大学医学部应急医学研究院与天津汇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联合硏发国内首套急救转运型ECMO,具有小型便携、操作简易、性能稳定等优点,适用于各种自然灾害导致的复杂环境下的现场急救、重症伤员的安全转运及院前急救等场景。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目前这一类型ECMO正在天津大学胸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大学总医院、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进行推广。

7月22日,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一名重症患者。患者入院即为濒死状态,病情极危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经专家组会诊、患方知情同意后,医院决定选用体外心肺复苏技术,基于国产急救型ECMO系统,实施静脉-动脉(V-A)支持辅助循环呼吸功能。在医护人员精心努力下,患者顺利完成置管、转机。12小时后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床旁超声显示心脏功能恢复。医生对其逐步减少ECMO支持流量后成功撤机。截至发稿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发生。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薛乾隆负责本次急救。他介绍,目前国际上ECMO产品价格昂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是“一机难求”。天津大学研发的急救转运型ECMO操作简便,性能与国外主流产品相当,成本低至同类产品一半以上,利于国内医疗机构在院内及灾害现场救援使用,让更多心肺骤停急危重症患者受益。
天津教育报:https://mp.weixin.qq.com/s/dxYTl12HDFjyD5ztPa-wLg
(编辑 张华 袁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