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CCTV13《新闻1+1》直播连线药学院副院长吴晶教授

      2022-11-13       

本站讯(药学院 供稿)2022年11月9日晚九点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新闻1+1》直播节目播出,本次节目由著名主持人董倩主持,主题为“进博会,罕见病新药的加速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上海举行,同往年一样,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依然是热门展区。今年的进博会上,越来越多的国外医药企业带来了罕见病新药,这意味着什么?创新药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快?相关的医药制度,又在做着怎样的改变?主持人董倩首先连线总台央视记者魏然,共同走入进博会现场,之后直播连线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晶教授,解读中国罕见病药品的市场机遇与保障机制。

1-1_副本.jpg

吴晶教授连线采访

主持人董倩询问吴晶教授,对于近几届进博会中外国药企纷纷拿出罕见病创新成果参展的看法。吴教授表示,这一现象是我国罕见病整体市场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我国罕见病药品市场对于跨国制药企业的巨大吸引力。针对跨国药企和中国企业的深度合作,吴晶教授表示,“这强烈地激发了本土创新企业对于罕见病药物的研发热情,充分带动了本土创新,最终使得百姓获益,使得‘境外有药境内无药’的现象逐渐得到缓解。”

2-2_副本.jpg

吴晶教授进行专家解读

主持人董倩继续问到,“国家医保局在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上,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和改变?”。吴教授表示,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至今,医保目录实现每年更新一次,同时建立了医保药品谈判机制。在谈判准入过程中,从“药品是否可以获取谈判资格”,到“药品是否可以谈判成功以及以何种价格谈判成功医保局都给予了罕见病极大的关注和倾斜。国家医保局在制度创新、科学方法学创新上做出了不懈地努力。


3-3_副本.jpg

吴晶教授采访现场

针对“罕见病药品在进入医保目录后大幅降价,是否能达到共赢?如何保持可持续性?”方面,吴晶教授指出,“首先,国家医保谈判实施的是“以价值为基础定价的科学测算,药品在此背景下谈判成功进入医保其次,仍以2021年医保谈判准入的罕见病药品诺西那生钠为例,根据当前统计数字,该药品价格的降低使得用药人数大幅增长,国家医保基金得到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老百姓获益的同时企业销售额也大幅增加。可见,合理的科学的价格测算,使得企业可以获得长期的、持久的基于患者人群的收益,真正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编辑 刘延俊 张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