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聚焦两会】人民日报: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发

      2023-03-07       

《人民日报》 2023年03月07日 第06版

钱智民委员——

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利用戈壁、荒漠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助于生产更多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发展。”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委员表示,近年来,相关部门、各地区和企业积极规划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起到重要作用。

钱智民委员建议,对参与风沙源地光伏治沙等项目的企业,在沙化土地流转、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国家电投在产业布局、开发模式及技术研发上具有先发优势,下一步将继续开展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牵头开展技术、产业、金融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本报记者申少铁整理)

徐佐代表——

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徐佐代表认为,要进一步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力量有机结合,建立健全高效、协同、开放的创新体系。

徐佐代表建议,进一步强化科技发展顶层设计,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构建创新联合体“牵线搭桥”,促进产学研用联合、上中下游贯通,形成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协同攻关、合力创新的发展局面,有效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保障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同时,应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建立健全以质量、效益、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与容错体系机制,持续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本报记者葛孟超整理)

宋海良委员——

推动交通和新能源融合发展

“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是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交通运输用能的清洁替代与低碳转型,提高综合交通运营效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委员说。

宋海良委员建议,尽快编制交通网和新能源融合发展的规划与指导意见,结合相关领域产业链发展情况、技术成熟度、经济可行性等要素,明确融合发展的方向、目标和路径,加强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协调联动。同时,加快技术创新和示范工程推广,大力支持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研发创新;加大对交通网和新能源融合示范工程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在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绿色航道等发展前景广阔、深耕价值明显的领域开展一批企业主导的试点示范。(本报记者王瑨整理)

张水波代表——

统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规划建设好新型能源体系。”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张水波代表说,推进双碳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立足国情,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减碳降碳的同时保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张水波代表认为,要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处理好转型各阶段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的互补、协调、替代关系,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统筹推进各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全国“一盘棋”,在加快形成清洁低碳能源可靠供应能力基础上,逐步对化石能源进行安全可靠替代。(本报记者武少民、马原整理)

赵建泽委员——

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全过程

“推进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泽委员说,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加快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深度利用,把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各方面,牵引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赵建泽委员建议,要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绿色生产方面,进一步加快先进产能建设和矿井智慧化改造,提高开采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推动煤炭生产降能耗、提能效,推广绿色开采技术,重点组织好主焦煤等优质资源的精采细采、保护性开采。在清洁利用方面,推进炼焦煤清洁高效深度利用,加强洗选领域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提高精煤回收率,降低煤泥排放量,减少矸石带煤量。(本报记者王瑨、付明丽整理)

李蓬代表——

强化使命担当加强基础研究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李蓬代表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创新源头,创新人才培养和汇聚的主阵地在高校。必须强化使命担当,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李蓬代表说,接下来要持续深化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点支持基础学科发展壮大,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布局交叉前沿领域基础研究,推动多学科深度融合,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本报记者刘温馨整理)

人民日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3/07/nw.D110000renmrb_20230307_2-06.htm

(编辑 赵晖 万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