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日报记者 姜凝)9月8日,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简称天大新传学院)迎来首届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全国目前仅有的将“新媒体”写在院名首位的新闻传播学院,首届新闻传播学硕士的入学,标志着天津大学加速探索文工交叉结合、迈入新闻传媒人才培养的快车道,开始奔向智媒时代。当天的开学典礼上,著名媒体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敬一丹作为特邀嘉宾鼓励新生在新媒体时代一起创造未来。




“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成年人的基本需求,也是基本素养……”敬一丹从自己的求学、主持经历讲起,告诉天大同学们,新媒体、智媒体时代传媒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做好怎样的准备。她走到学生中间,以随机采访的方式与学生交谈,并邀请从未有过当众表达经历的学生跟她一起登上讲台互动,用这些沉浸式、体验式的方式告诉大学生们沟通的重要性,也启发大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接着,敬一丹从如何做好面对面的沟通、如何做好表达以及与更多的人沟通、如何用媒体与世界进行更广泛更有质量的沟通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建设自己的沟通能力,并以自己多年采访主持的经历告诉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要善于倾听,让目光相遇,让情感联通;在新媒体时代,镜头无处不在,甚至有时面对镜头是“刚需”,所以要熟悉镜头、学会运用镜头。她还讲解了如何减少干扰因素、如何保障主体内容的输出与传播等具体做法。对于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对传媒业的挑战,敬一丹也给出了中肯建议。通过她主动迎接挑战、打造新媒体栏目的亲身体验,敬一丹告诉进入天大新传学院的准媒体人:“新媒体、新技术催促我们媒体人要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感受力、判断力,要用我们的敏感感受传递、表达人类独有的情感,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


“敬老师所讲的内容,直达人心、引发共鸣。”天大新传学院硕士生导师张洋表示,不仅同学们,敬一丹也给在场教师上了生动的“开学第一课”,“敬老师讲的对于我们老师讲课也是很有帮助的,有助于我们运用到这些实际的案例,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尤其当同学们和你互动比较少的时候,怎么样去调动大家积极性,其实敬老师已经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听了敬老师讲的,我收获很大,让我反思之前做过的沟通是否属于有意义的高效沟通以及能够帮助人际关系建立的沟通,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天大新传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杨攀说,他希望将来成为一名记者,听了敬一丹的分享后,他决心在加强沟通有效性等方面不断学习、持续进步,提高自己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
原文链接:天大迎来首届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敬一丹带来“开学第一课” (tjyun.com)
(编辑:焦德芳 张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