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报 2023年9月18日 A2版
日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下称“冯研院”)举办入学仪式,迎接2023级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造产学交叉学科硕士新生,并向社会各界公布非造学在学科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取得的核心进展。
2021年10月天津大学获批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一级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这是非遗学进入我国高校的第一站。去年,首届研究生入学以来,冯研院在非遗学的学科建设上取得两个方向的核心进展。一个是确立非造学的元理论、本体论和知识体系。今年3月.冯骥才先生发表文章(非遗学原理》第一次明确了非遗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学科特征,辨清了非进学的沿革与立场、使命与特征、核心工作与重点关切,为非遗学提供了理论支点和逻辑起点,并前雕性地指明非遗学作为交叉学科的建设路径与发展方向。
此外,把田野作为教学主体,构筑了非造学独特的教学方法。今年6月,冯研院成立瑞安木活字、西塘传统村落非遗、南通蓝印花布、杨柳青年画和天津皇会等五个非遗学田野教学基地,并以基地为支撑,开展田野教学和研究项目。这种教学方式的一大新意,是在田野实践中进行全套的理论教育.并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用研究深化教学。另一个新意,是把田野实践跟非遗所在地的需要结合起来,与田野教学基地共同确立科研项目用理论支持田野教育。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说,非造学的本质是一门田野科学,要在田野中完成非造学的教学全过程。一切问题都从田野里提出,最终还是要回到田野中完成非造学的核心工作--保护与传承”。
冯骥才先生透露,冯研院对非遗学的学科建设已经有了详实有序的三年计划:“我们的非遗学充满活力。从去年首批新生人学至今,非造学已经在天津大学扎根,绿意盈盈地生长起来,我们要让它第二年开花。第三年也就是2025 年捧出成果,为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献礼。我们要持续为非遗事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作出贡献。(记者彭未风)
天津教育报:https://mp.weixin.qq.com/s/36WQ2yTbFGLBudjKX1ItUQ
(编辑 焦德芳 安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