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6日 10 版)
本站讯(通讯员窦皓)“如果将高效连续结晶技术应用于过碳酸钠结晶之中,就可以更好地提高产品结晶质量与结晶稳定性。”在浙江绍兴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金科日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室,一场学术研讨会正在进行。来自天津大学和企业的科研人员,围绕生产技术方面的难题,各抒己见。
“院企合作,‘家门口’有了科研平台,新产品研发顺利不少。”金科日化董事长魏洪涛说,在当地政府的牵线下,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与金科日化签约共建了联合创新实验室。双方以实验室为平台,推进高端日化原料领域的新产品开发和中试生产,促进科技成果高速转化。
数据显示,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从全国各地引进134名科研人员,其中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90%,同时吸引本校及合作高校145名在读硕博士来到上虞,与当地企业联合展开17个项目的产学研攻关。
这是上虞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缩影。上虞着力构建“曹娥江实验室+在虞高校及大学研究院+企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分类推进各层级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目前,曹娥江科创走廊已集聚大学研究院12家,引进项目团队108个,教授及硕博士1000余人,建成半导体装备、染料产业基础再造、高分子聚醚新材料3家创新联合体。
化工是上虞的传统支柱产业,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曾给环境带来不小的压力。
“与原生产装置相比,新装置应用后减少设备占地面积约2/3,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75%左右。”上虞经开区的厂房里,浙江巍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强彪说起引进的新设备,赞不绝口。
上虞经开区安全环保智慧中心内,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类安全环保数据。平台通过接入开发区全部化工企业、主要路网河道的近21万个前端感知设备,实现全域可视监管、即时预警。上虞还创设空气异味评价体系,精准界定异味污染责任主体,精准溯源、精准治理。
上虞经开区除现有企业升级改造、外资嫁接改造外,不再引进一般类化工项目。新落户项目也实施严格的项目准入制,聘请安全、环保专家对项目的安全可控性、污染情况、工艺水平进行论证把关。两年来,上虞经开区已强制淘汰11个项目,强制改造24个项目,580台(套)设备实施强制更新,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如今,聚焦新能源、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业,上虞众多企业不断创新,一批批“上虞造”新材料接连涌现,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不断提升。上虞化工行业也持续向“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的现代产业集群迈进。
上虞区发展改革局局长卢梁勇表示,当地将继续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打造多条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工业发展持续积攒新动能。
人民日报:http://cpc.people.com.cn/n1/2024/0116/c64387-40159816.html
编辑(刘延俊 宋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