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今晚报:大中小牵手,筑梦助成长!天津大学团委组织学生走进中小学

      2024-05-13       

发挥青年作用,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近日,天津大学团委组织学生团队,陆续走进南开中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南开区中营小学,开展一系列“共建课堂”活动,让“两弹一星”精神、科技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校园,带领孩子们共同探索科学世界,感知传统文化,点燃学子热情。

为孩子插上科创的翅膀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大三学生柯驹阳带着自己主持的两个科创项目,来到南开中学,给七年级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技创新课程。“激光折射”“定角折射位移测量方法”等新奇的知识点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在看到“小老师”用自己制作的仪器运用激光折射的定角折射位移法来测定酒精浓度时,同学们都发出了惊叹声。利用智能化可穿戴设备来进行健康监测和康复,对同学们来说同样是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

七年级学生吴思宇在听完这堂课后,告诉记者,“虽然课堂的知识我们还没有学到,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引发了我对科技创新的兴趣。”郑茹月认真记录了课堂笔记,她特别喜欢这节课的主题“一路追光”,表示自己未来会更加积极努力,沐光而行。

体验传统建筑的魅力


在南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四班的同学们一起感受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魅力和价值。天津大学来do工作室学生讲解员、建筑学院大五学生周思阳以“斗拱与中国古建筑”为主题,从传统古建筑出发,从商周的青铜图案到秦汉的诗词歌赋,引领同学们在历史长河中寻找中国古建筑的线索;讲述宋代《营造法式》在古代建筑中作为“工具书”的巨大作用以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先辈们守护“样式雷”的感人故事,为同学们展开一幅璀璨的古建筑画卷。

“什么是斗拱?”“斗拱是怎么出现的”“斗拱与中国古建筑有着怎样的关系”,周思阳用大量的照片、图纸、实体模型,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古建文化的工匠精神。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斗拱”的了解,让文化传承在“实践操作”中变得浅显易懂,课程最后还特别安排了斗拱模型拼装体验。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展了一场模型拼搭大比拼,他们认真对比每一个构件,寻找相互的连接关系,仔细摸索结构规律,一块一块的构件很快被拼搭成了精致的模型,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希望通过和大学的对接,让大学的科学教育走进中学,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体验大学课程的过程中,找到和中学知识的联结点,激发他们对大学专业和未来学科的兴趣。”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张媛说,这样的“共建课堂”,让学生们不走出校园就能够拓展校园外的知识,特别欢迎像天大这样的大学生团队到学校来,一起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闭环发展。“大学生走进中学,开展‘朋辈’教育,用近龄的方式去交流,更能让学生们接受。”

指引孩子们勇敢追“星”


什么是当代青少年应该追的“星”?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天津大学经管学部博士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成员、天津大学经管学部博士生第一团支部书记杨雯静走进南开区中营小学,为孩子们带去寓教于乐的“两弹一星”精神小课堂,引领同学们穿梭于中国“两弹一星”壮丽事业的历史长河,细数那些铸就辉煌的关键人物、感人事迹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弹一星’是什么吗?”“你们知道‘两弹一星’的元勋科学家都有谁吗?”课堂上,志愿者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两弹一星”艰苦卓绝的研发故事,动情地向孩子们介绍了邓稼先、钱学森、郭永怀、王淦昌以及无数默默无闻的科研英雄的生平事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和勇于登攀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科学家们是大家应该学习的榜样和追逐的‘明星’,你们要好好学习,承接‘两弹一星’精神的火炬,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好!”一颗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挺直脊背,更加聚精会神地聆听,积极参与互动,举手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立志报国的决心。

“云课堂”助力西部教育


记者观察到,在这几节“共建课堂”上,还同步向甘肃省宕昌一中、宕昌二中,新疆布尔津县第一初级中学的学生们直播,两地学子共上一节课。

据介绍,自2017年起,天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创新“互联网+”云课堂,利用远程信息化手段,整合天大优质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系统设计课程体系,通过互联网媒介开展科学普及、素质提升、视野拓展、价值观塑造、艺术熏陶等启发式、多元化教育课程,通过一张小小的屏幕,为西部孩子打开走出大山看世界的“窗”,点燃人生梦想,激发奋斗成长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已开展云课堂200余期,开设各类课程120余门,覆盖十余个省份学生4万余人次,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广受好评的“金课”,《我与智能机器人》《大国重器》《我们一起云打卡》等一系列“金课”走进西部地区中小学课堂,“不走的支教”在乡村“云端”持续开展,实现“村村有朵云,朵朵是精品”。 (今晚报记者刘波)

原文链接:https://www.app2020.tjyun.com

(编辑 焦德芳 王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