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这个春节,来自伊朗的姐妹花阿托莎・德汗博德巴(Atossa Dehghanbordbar)和纳扎宁(Nazanin)在天津度过了第三个春节。作为天津大学药学院的留学生,今年她们深度融入了这场中国传统节日盛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今年我们参加了好多活动,像学写春联、包饺子,还在学校春节晚会上表演了中文歌曲《茉莉花》。” 阿托莎微笑着回忆。纳扎宁也感慨道:“当真正了解这个节日的意义,深入参与其中,就会发现它和我们伊朗的新年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围绕家庭、团聚、美食和对未来的希望。”
中国对姐妹俩一直有着强烈吸引力。自幼,她们就对伊朗与中国两大古老文明的联系充满好奇。两国分处古丝绸之路两端,千年来通过贸易、艺术和思想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
“小时候父亲送我的那本关于东方文明的书,第一页是一副关于中国龙的画,那幅画点燃了我对中国的向往。” 阿托莎回忆,“我渴望了解这个文化不同却同样历史悠久的国家。”
在中国求学的经历,让姐妹俩不仅在学术上收获满满,思想和精神也得到成长。三年多时间,姐妹俩从伊朗的历史街道走向天津的繁华都市,完成成长蜕变。对她们而言,这段求学之旅远不止学术交流,更是架起了伊朗与中国的文化交往之桥。(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
津云网:津云
(编辑 焦德芳 马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