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今晚报:高校拜年卷起来 展现活力和温暖

      2025-02-14       

春节期间,中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拜年活动,展现了丰富的创意和浓厚的节日气氛。许多高校利用电子拜年的方式,通过学生证制作春节专题视频,展示校园内的年味儿。例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天津大学、西安培华学院等高校通过视频向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送去新春祝福。暨南大学和深圳的一些高校还举办了年夜饭活动,邀请留校的学生共度佳节。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也让未能回家过年的学生感到温馨和关怀。

电子拜年风潮迅速蔓延至各大高校,学生们利用学生证制作了一系列创意视频,不仅展示了学生的才华,也为传统的拜年增添了现代感和科技感。这种充满创意的做法受到广泛好评,“第一个想出用学生证做春节专场视频的简直是天才!从学生证到窗花对联,还得是我们大学生会玩。”许多人感叹高校拜年“卷”了起来,让大家耳目一新。

高校网络拜年已流行多年。想当年,社交媒体刚刚兴起,高校开始尝试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春节祝福。拜年内容很简单,可能只是一张贺图或一段文字,比如“某某大学祝大家新年快乐,学业进步!”朴实无华,但胜在真诚。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高校之间竞争的加剧,网络拜年逐渐从“试水”变成了“内卷”。高校拜年开始比拼创意和制作水平。近几年,拜年视频几乎成了高校的“标配”,甚至有些高校还专门成立了“拜年视频制作小组”,俨然把拜年当成了一场“春节营销大战”。高校拜年成为现象级话题被公众普遍注意到,应该是2019年春节期间。那年,40多所高校接力拜年送祝福,微博上被“高校大拜年”刷屏。网友吃惊,“高校咋还有群?”高校们回应:“那当然!”“喜欢吗?”高校拜年从“清汤挂面”升级成“满汉全席”,这种大场面让高校拜年真正出了圈。

近年来,高校之间的竞争逐渐从学术、科研领域扩展到招生宣传、校园文化甚至节日活动等方方面面。从录取通知书的创意设计到春节拜年视频的比拼,从最初的简单稚嫩到华美大气,从跟风模仿到形成品牌宣传,从可以有到必须有,“内卷”愈演愈烈。比如,清华大学的立体二校门通知书,打开后仿佛置身校园,堪称“通知书界的乐高”。南开大学的通知书附赠莲花种子,寓意“生生不息”,学生们调侃:“这是要我们种出下一个南开吗?”高校宣传的“内卷”现象中,大学生是主力参与者,通过参与录取通知书设计、拜年视频拍摄等活动,展现了青春活力,也为校园文化增添了多样性和趣味性。网友调侃:“拍视频的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演技比专业课成绩还要好。”而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能力,施展了才华,还能更深入地体会学校的文化底蕴,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高校之间的“内卷”现象,从卷学术科研到卷食堂里不抖的阿姨、图书馆里充足的座位,以及宿舍的空间和空调,从卷师资配置到卷就业率、“谁更懂学生的胃和心”,推动了高校的创新和发展,也向社会展示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这种互动性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走心,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人心中一暖。(本报评论员 宋学敏)

今晚报:今晚报

(编辑 焦德芳 马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