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24年12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会上,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代表授牌,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代表颁发奖章、证书。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多次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及“培养好传承人”等。在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天津市非遗保护和传承取得突出成就,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更是依托全市深厚的非遗资源基础,使高等院校的学术科研和人才优势取得丰硕成果。

近几年,天津市非遗保护和传承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依托非遗研究机构及研究体系建设的日趋完善,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3年,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挂牌了首批10家非遗研究基地。首批天津市非遗研究基地依托各自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已在不同领域、门类从事着非遗研究工作。这10家研究基地各有所长,其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亚洲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中心”获得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已经开始招生,学科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伯礼院士领衔的天津中医药大学及天津科技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均成立了独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多所院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纵向科研课题,非遗研究力量较为雄厚。天津师范大学对曲艺类非遗项目的研究,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对传统戏曲、曲艺类非遗项目的研究也是重点突出,各具特色,均已形成较为健全的理论体系,具有比较完备的研究人才梯队储备和较为完善的研究制度机制。
随着10家非遗研究基地的挂牌成立,天津市已经成功构建起较为系统完备的非遗研究机构和研究体系,形成了“1+5+10+N”(即1个非遗中心,5个研培院校,10个研究基地,N个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研究机构体系,构建了立足天津、辐射京津冀、面向全国,兼具宏观理论研究和基础实践研究的新发展格局。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建设单位 基地名称
天津大学 亚洲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非遗研究基地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地方传统音乐研究中心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天津市戏曲和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相声非遗研究基地
作为天津市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早在10年前便开始了对相声文化的研究和发掘工作。
2015年,天津师范大学与宝坻区人民政府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抓住相声这一天津独特的文化资源,全面打造马季相声文化品牌。2016年3月,马季艺术研究会在天津师范大学成立。
2018年,由中华曲艺学会、天津市文联、天津师范大学、宝坻区委区政府共同建立联合打造马季相声艺术文化品牌机制,成立四方组成的联合打造领导小组,大力弘扬相声文化。
2019年,天津师范大学成功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相声)。
据联合打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卜一凡老师介绍,自2016年以来,天津师范大学先后举办了“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并建设马季相声论坛、《文史资料集》等平台,成功申报了中国曲艺艺术基金项目“马季相声艺术风格研究”和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相声表演与理论人才培养”。“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累计吸引全国28个省区市100余所高校,以及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参与其中,共计1079件作品参加,展演的影响力、号召力、传播力逐年提升,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相声文化新势力,打造了优秀校园文化名片。
“2023年,天津市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在天津师范大学挂牌成立。作为马季艺术研究会、教育部相声传承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如今又多了一个称号,对于我们而言,传承和发扬相声文化更加责无旁贷。”联合打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卜老师说,天津师范大学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方位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为目的,立德树人,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在举办“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马季相声论坛之外,天津师范大学多年来也一直不断加强相声文化方面的人才培养。自2019年开始,天津师范大学便开设了“相声表演与传承”、“相声创作与赏析”、“相声名家表演赏析”和“相声艺术鉴赏”4门选修课,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相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认识,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且使学生基本掌握相声的类型和特征,熟悉中国相声的发展历史,了解相声作品的艺术特点,努力培养有文化、有底蕴、有热情的大学生创作者和表演者,推动相声文化繁荣创新,促进相声事业蓬勃发展。
天津师范大学大力引导校内相声社团建设,鼓励社团学生、相声爱好者参加“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改编、创作、表演相声作品,并为社团提供专门场地、设施等支持,提倡出精品、育新人,让相声艺术在校园中得到充分滋养和传承。
此外,天津师范大学还依托现有资源,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相声创作与评论人才培养”项目,目前已通过初审和网络视频答辩。
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曲艺进入一级学科目录。202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及《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2年)》,曲艺被正式列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借此契机,天津师范大学成功获批设立“相声影像的创作与制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正在招生中。
下一步,天津师范大学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将从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成果取得与转化等方面着手,紧密围绕课程建设、社团发展、科学研究、展示交流等方面开展工作。积极申报曲艺本科专业和专业硕士点,建设曲艺学科体系,培养掌握相声基础理论、具备较强创新创造能力的相声表演和创作人才。继续加大对全国各城市相声艺术发展的研究力度,大力扶持并引导校内相声社团出新作,同时,加强同全国曲艺院校、曲艺院团、新闻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弘扬相声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原文链接:https://www.app2020.tjyun.com
(编辑 焦德芳 应紫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