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下潮涌处,“企”航正当时。在“制造业立市”战略与“科创会展城”定位的双重机遇下,津南热土上激荡着民营经济的澎湃心跳——有智能智造的领跑者破局而立,也有绿色转型的探路者向新而行,更有扎根实业的坚守者厚积薄发……
值此“十四五”冲刺攻坚的关键节点,“‘企’航蓝海”栏目正式破浪启程。我们将扎根津南,聚焦“营南爱商”品牌打造,解码政策春风如何滋养专精特新“小巨人”;走进天开津南园产学研融合腹地,探寻让“科创种子”破土成林的秘籍;对话车间厂房里的奋斗者,讲述他们以匠心拓荒、以智慧突围的奋斗故事。在这里,能看到领军企业劈波斩浪的宏图,也能看到小微团队破茧蝶变的微光;能看到政企同心的“三量”实践,也能看到“雏鹰—瞪羚—领军”的进阶传奇。
“企”航有恒,唯勇者立;蓝海无界,因合而兴。“‘企’航蓝海”愿与万千民企携手,驶上民营经济崛起的壮阔航程,聆听与时代共鸣的铿锵足音!
作为制造业的基石,工业母机是国家工业化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然而目前国内高端工业母机仍在配用国外“大脑”,大部分工业软件被外企垄断。位于津南区咸水沽镇的天津市天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森智能设备)坚持产学研融合创新,着力攻关“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打造工业母机与智能制造系统产业生态,通过创新服务模式赋能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实现了可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的产业化应用目标,持之以恒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走进天森智能设备的试验室,研发人员正在对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核心产品进行调试。在4月下旬即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这些拳头产品将集中亮相,展示企业在工业母机产业前沿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作为调试品,小巧精致的哪吒造型工件逐步成型,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加工中心系统对复杂空间曲面高精度、高效率作业的硬实力。

天森智能设备依托创始人王太勇教授领导的天津大学数字化制造与测控技术研究所、天津市数控系统技术工程中心的综合技术优势,构建起了“三位一体”产学研融合创新的发展模式,推出了“天大精益”自主品牌。企业专注于智能可重构数控系统技术、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等“卡脖子”关键技术的产学研融合创新突破和产业化应用迭代,致力于用天大精益自主可控的智能可重构数控系统装备中国的高端工业母机产业;用天大精益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高效服务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已开发出五轴、六轴联动高端工业母机整机、智能制造系统与装备解决方案等,打破了高端工业母机国外垄断的格局,实现进口替代。
多年来,天森智能设备通过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数控重大专项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专利金奖等,授权发明专利及软著百余项。
随着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图景的徐徐铺陈,三地以“六链五群”为纽带,重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产业版图,其中“六链”之一,就是高端工业母机。天森智能设备拥有该产业链完备的体系,具备数控系统与智能制造技术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解决了国产高端工业母机“缺心少脑”问题,促进了国产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制造装备的高水平发展,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拥有了更多主动权和竞争力。
作为一家拥有高校、研究中心等优质科研资源的民营企业,天森智能设备在技术攻坚、创新发展的道路上目标坚定、步伐铿锵。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更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在未来发展中,天森智能设备将紧密结合国家需求,持续攻坚“卡脖子”难题,在核心技术上实现更多突破;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产业升级,为天津制造业立市增添助力,加快推动企业上市计划,持续做大做强,攀爬一座又一座高峰。
津云:【“企”航蓝海】天森智能设备:着力攻关“卡脖子”难题 让高端工业母机装上“中国脑” (tjyun.com)
(编辑 焦德芳 罗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