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科研 > 正文

天津大学档案馆申报课题获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实践案例特色成果奖

      2017-01-04       

  本站讯(通讯员 徐婷婷)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依据《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文物博发〔2011〕10号)的有关精神,经会员单位申报、联盟专家推荐会议等程序,学校档案馆徐婷婷牵头申请的《校史博物馆志愿者工作课程化》获实践案例类特色成果奖。据悉,此次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课题申报共有59所高校参与。

  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至今累计接待各类参观16万余人次。担任校史讲解的志愿者学生,是博物馆育人最直接的受益者。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这部分同学首先对校史熟悉起来,从而带动更多的同学热爱母校,是一个校史博物馆育人的重要课题。天津大学档案馆提出申请将校史博物馆志愿者工作课程化,作为本科生必修的课外实践选修课之一。这种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场所固定,可以归纳出统一的课程要求、课时设置和考核标准,形成可推广的经验,为有志于热心博物馆事业的学生提供平台。

  当前高校普遍建设了校史馆,该课题研究在强化高校校史馆的教育服务功能,推动校史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具有一定意义。一、该课程以校史博物馆为依托,以理论学习与公益实践相结合为特色,通过相关校史知识和讲解技能的培训、考核和校史讲解的实践锻炼,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与历史责任感。二、吸引志愿者承担讲解工作。近7年来已有600余名学生志愿者在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这一平台上展示自我,宣传学校,传播文化。该课程的设置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参与,激发了其内在动力,同时在讲解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对志愿者讲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了讲解员队伍建设的标准。参加校史讲解实践活动的同学要求掌握更多的校史知识,更加规范的语言、形体表达能力。通过规定阅读校史资料,实施规范辅导,制定考核标准,参与综合考评等途径,达到提高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的目的。

  (编辑 刘晓艳 马曌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