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李冬杰)11月24日,由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指导,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存量更新研究工作室、愿景都市计画存量规划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2016海峡两岸城市再生与永续发展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西楼“富力星”阅读体验舱举行。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存量更新研究工作室、愿景都市计画存量规划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台湾东海大学景观学系、台湾逢甲大学建筑学系、台湾人境工程技术顾问有限公司、台湾秦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台湾大瀞联合建筑师事务所、筑土国际都市设计(天津)、科欧诺(北京)公司等著名的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以“城市再生与永续发展”为主题,分别就“城市再生与街区复兴”、“城市再生与环境生态”两方面内容展开专题学术研讨。
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王学斌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许蓁分别致辞。王学斌欢迎从台湾远道而来的各位学者,同时赞扬了天津大学在天津市近几年的存量规划工作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许蓁希望研讨会能促进两岸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存量更新研究工作室负责人副教授左进主持会议,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教授陈天作开篇演讲。
在题为《天津城市设计的制度与实践》的报告中,陈天作围绕天津市的城市历史介绍了天津城市设计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天津市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变迁过程,重点介绍了当前的城市设计制度体系和城市设计成就。筑土国际都市设计(天津)的戈斌总规划师以天津市和平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指出存量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该更加精细。台湾教授吴佩玲以台中市建国市场发展为例,探讨了都市公共空间于时空变迁中的角色转化与定位研究。左进以厦门沙坡尾以及天津小白楼五号地两个实际项目为例,对于城市存量街区的微更新规划经验进行分享,提出“三权分置”的理念,深入浅出,指出制度设计在存量规划中的重要性。来自台湾的李丽雯教授指出低碳社区的永续环境治理模式是必需在充分了解自然资源与立地环境外,藉由公私部门的集体行动与地方培力下才可提出与其相呼应的环境规划管理策略。许熙巍以天津市十一经路周边地区为例,提出存量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中制度和政策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城市再生与街区复兴”这一专题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城市再生与环境生态”研讨专题,台湾人境工程技术顾问有限公司执行长钟德颂作了“以农业活化都市”主题发言,提出了都市农业的系统规划对于都市的重要性,在农业与都市交融地带构建生态系统,以此带动都市与农业发展。这与天津大学副教授卜雪旸的生态修复不谋而合。卜雪旸指出以跨学科的视角,从城乡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生态修复可以作为城乡永续发展的新动力。天津大学蹇庆鸣对于法国一般地区的保护、发展与延续进行分析,通过寻脉—把脉—续脉的研究思路深入剖析法国城市的保护发展形式。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宋昆代表学院,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史、天津城市设计读本作为礼物赠送给嘉宾。
(编辑 靳莹 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