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科研 > 正文

天津大学参加全国第十一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

      2016-11-22       

  

  

  本站讯(通讯员 赵晶晶)11月16日~18日,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水平评估与绩效评价”为主题的全国第十一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400多家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会员单位的8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为共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的“水平评估与绩效评价”建言献策。天津大学作为评估委员会委员单位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17日下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白海力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王艳芬共同主持了大会第二分论坛,并围绕第四轮学科评估对学科建设的引导作用、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以及专业学位论文和课程评价等相关问题与会议代表们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

  

  研究生院副院长赵美蓉应邀在大会第一分论坛作了题为《一流学科建设内涵及绩效评价》的报告。赵美蓉从一流学科建设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国际一流学科建设模式,并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对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进行解读,系统地阐述了一流学科建设中“投入指标、输出指标、环境指标”三位一体的动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赵美蓉在报告中指出,开展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研究,建立客观公正、体系完善、信息公开的学科绩效动态监测机制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有力保障,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措施。在交流讨论环节中,赵美蓉回答了代表的提问,并着重介绍了我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进展情况。

  

  在18日上午召开的大会闭幕式暨分论坛报告信息分享大会上,白海力代表第二分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强调“双一流”建设是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步,高校和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忘初心、认真规划、扎实推进,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天津大学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学科水平评估工作。2014年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委托,天津大学作为理工农医组组长单位完成了学会重点课题“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改进研究(理工农医)”,深度挖掘分析了第三轮学科评估数据,并整合相关单位意见建议,为新一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改进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天津大学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着力完善学校综合性学科布局,提升学科结构性优势,制定了顶尖学科建设计划(TOPS计划),充分发挥学科在汇聚队伍、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配置资源、深化改革等方面的基础作用,提高学科总体水平。同时,借鉴国际一流学科的建设标准与经验,启动了学科的国际同行评议,鼓励学科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竞争,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编辑 靳莹 马曌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