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科研 > 正文

天津大学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

      2015-12-30       

  本站讯(通讯员 仇爽)12月23日至27日,“中国—东盟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在天津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东盟高校的校长、管理人员及教师在内的44名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研修班已纳入教育部“2015年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项目”,旨在落实开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钻石十年”的精神,将中国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改革创新的经验向东盟各国推广和介绍,并通过共同研讨,增进中国-东盟在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域的多方面合作和共同提升的能力。

  12月23日上午,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会议楼举行。除参训代表外,校长助理胡文平、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杨福玲、教育学院副院长米靖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在我校的英文视频介绍中开始,让来自东盟的同行们通过视频了解了我校的基本情况。随后,胡文平代表学校发言,他对参加此次研修班活动的各校代表表示热情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史。他提到,天津大学一直非常重视与东盟高校的合作,并在2014年9月力促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成立,而此次研修班作为第一次中国与东盟高校间的培训项目,对加强双方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将具有深远意义。

  之后,米靖代表教育学院发言。他表示,在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背景下,希望通过此次项目,双方能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不断推进中国和东盟高等工程教育的共同进步。柬埔寨棉则大学校长Sam Nga代表参训人员发言,他感谢天津大学能够举办此次研修班,为东盟高校管理人员与教师提供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开班仪式后,杨福玲为参训人员带来了第一场专题讲座——“中国—东盟的高等工科教育合作”。她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地缘关系与历史渊源出发,引经据典,回顾了双方近二十年多年在历史、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简要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对深化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杨福玲介绍了中国与东盟在工科教育方面的合作成果——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及其2015年的工作进展,并展望了双方今后在学生交换、教师互访、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前景。她强调,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友邻提供更多发展与合作的机遇,高校间的合作将扮演为推进双边长久合作而进行人才合作培养的重要角色。

  当天下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就“学习的本质与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为大家做了专题报告。他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教育”与“学习”的关系、以学习者为中心、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推进终身学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等方面的阐述,从学术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为参训人员剖析了终身教育的重要意义。

  12月24日,天津大学求是学部副主任罗震与研究生院副院长赵美蓉、培养办沈妍分别就“天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与“天津大学研究生培养的创新与发展”同参训人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罗主任从天津大学工科教育的背景与发展历史出发,阐述了我校工程教育改革的现状与目标、求是学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的典型实践行动等方面。在报告中,罗主任结合实例,向参训人员们介绍了我校通过卓越人才培养,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为国名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重点阐述了学校创建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中心——求是学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标准与体系、经验和特色做法等内容,同时,他也希望这能够对东盟各高校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赵院长与沈老师在介绍了天津大学研究生的3I和4C分类培养模式之后,重点介绍了我校在工程博士培养、工程硕士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并同各位东盟院校代表探讨了我校是如何通过与企业合作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她们以潍柴动力实践基地为例,具体阐述了相关的培训方式、目的以及企业和学校在其中所充当的角色,并结合翔实的数据,说明了此种模式下所取得的成效。

  在讲座与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参训代表都积极主动地与主讲人互动,纷纷就所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并与其它代表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此外,参加此次研修班的东盟代表还参观了我校校史博物馆、新校区图书馆、宣怀广场等,了解了我校历史及新校区建设的情况。

  通过此次研修班活动,东盟参训代表表示受益匪浅,并借此机会对中国的工科教育以及天津大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感觉收获颇丰。他们希望以此为契机,能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教育,并加深同天津大学等中国一流工科院校的合作。

  (编辑 彭莉 学生编辑 李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