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科研 > 正文

我校社科重大项目再中三元 实现重大项目连续5年持续立项

      2015-12-03       

  本站讯(通讯员 刘俊卿)日前,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名单公布,我校获批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此外,本年度我校转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实现了我校在社科重大项目领域的连续5年持续立项。至此,“十二五”期间我校已获批人文社科重大、重点项目2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6项,教育部社科重大委托项目1项,已形成我校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绿色生态、应急管理、能源战略等领域的重大、重点项目群,特色研究方向与优势逐步显现。

  本年度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为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齐二石主持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的体系、路径与方法研究》,转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为法学院教授孙佑海主持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司法保障机制研究》,本年度获批的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分别为教育学院教授闫广芬主持的《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职业发展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研究》和建筑学院教授曾坚主持的《我国特大城市旧城区的生态化改造策略研究》。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的体系、路径与方法研究》项目在对发达国家工业化战略与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化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体工业体系”、“管理技术体系”、“虚拟信息体系”的三要素结构、面向工业体系价值形成过程的“IE+IT+IB”两化融合应用创新理论体系,力争项目研究成果为提升国家经济治理能力和提高全局工业竞争能力提供支撑。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司法保障机制研究》项目聚焦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司法改革的需求为切入点,研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职业发展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研究》项目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兴起以及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推进的背景下,力求通过对“就业结构、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学生职业发展、就业评价”五方面要素的研究,探索高等教育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路径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毕业生就业提出建议与对策。

  《我国特大城市旧城区的生态化改造策略研究》项目面向我国“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政策法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众参与等方面的问题,力求通过对旧城区生态化改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构建我国特大城市旧城区生态化改造的理论框架、实施策略和指标体系。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目前我国社科研究领域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影响最大的项目类别,其定位是面向国家高层宏观决策和战略需求,着力推出有分量、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包括应用对策研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三类,平均资助额度为60-80万元。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全国立项168项,我校申报1项、获批1项。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为主攻方向。该类项目自2003年设立以来,一直是国内各高校激励竞争的焦点,每年评审立项40~50个重大项目。2015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总立项数为46项,我校申报7项,获批2项。

  (编辑 彭莉 学生编辑 李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