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教学 > 正文

18所高校博士生探讨“‘新常态’下公共管理和政策创新”

      2016-10-31       

  本站讯(记者 赵习钧 通讯员 刘大勇 摄影 赵习钧)10月30日,“2016年天津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公共管理学科分论坛”在天津大学开幕。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8所高校及研究部门的近百名师生研讨“新常态”下我国公共管理与政策创新。

  天津大学副校长冯亚青出席论坛开幕式时表示,高校要从学术的“象牙塔’变成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思想库”。博士生在研究和探讨过程中,要结合各自的专业特长和研究优势,深入交流、细致探讨,多提建设性意见,多为政府建言献策。

  

  

  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马成俊、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吴量福、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主任张维在论坛中,还分别做了题为“青藏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时代的挑战:美国新公共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从科学基金看中国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

  

  40多名国内知名大学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的博士生针对“‘新常态’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常态’下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公共管理技术创新”、“公共管理与政策网络”、“公共危机管理现代化”等议题展开学术交锋。

  

  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内涵做出了系统性阐述,全面阐述了其九大趋势性变化。

  “中国发展的”新常态”对公众参与国家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公众深度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过程,更加需要公众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公众和国家利益的实际需求。”天津大学博士生孙淑芬在研讨会上说。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曾森认为,中国地方政府近些年开展的规模浩大、形式多样的政府创新活动,为全国性的政治创新和改革拓展了土壤,开辟了道路。然而,“如何强化政府创新的动力机制,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经济与政治的良性互动,这是摆在政府官员和政治学者面前的一大挑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程佳旭则认为,政策的制定的本身就是一门“渐进调适的科学”,正视问题的存在并制定出确实可行的调整方案和延续性政策,对于政策目标的达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编辑 赵习钧 董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