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教学 > 正文

深化改革创新,思政课实践共话爱国

      2020-06-16       

本站讯(学工部供稿)为打通思政课理论与实践两个育人环节,切实推动思政课第一、二课堂的协同联动,自2017年起,我校实施思政课程“授课小组制”改革,由课程主讲教师、学院党委副书记和学生辅导员共同组建授课小组,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教学实践,相继点燃了思政课改革的“三把火”。

今年3月起,我校持续推进思政课“授课小组制”,开展以“厚植爱国情,笃定报国志”为主题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外教学实践。作为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延展,教学实践环节覆盖全体三年级本科生近5000人,各授课小组结合学生特点与学科特色,以网络为主阵地,通过小组研讨、主题班会、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采访调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理论探讨与调研实践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认识,增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同心协力化“疫”为机。将疫情防控过程中生动鲜活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作为宝贵素材,不断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0年教学实践方案》将原有的“N+X”选题模式调整为“1+N+X”模式,明确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列为必选主题,引导学生将身边的重大事件与课堂中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国的制度优势、民族精神以及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世界观与中国担当。精仪学院一批大三学生深入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担负青年使命;微电子学院授课小组以主题团日为载体,围绕“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战疫公开课等内容开展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微宣讲、爱心助农等方式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海洋学院授课小组指导学生组建疫散花开、“疫”起成长等一批实践队,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强化使命担当。此外,在推进课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全校大三学生共形成了近千份文创作品,充分表达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与信心。

1.jpg

图1. 课外实践环节学生参与理论学习、主题实践与志愿服务

1.jpg

图2.学生围绕必选主题创作的文化作品

强化专业价值引领,凸显特色突出实效。以聚焦专业特色的“X”选题为切入点,各授课小组充分挖掘各学科专业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专业特色有机融入到课外实践环节中,通过讲好祖国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爱国奋斗的故事,从专业视角解读新时代的青年使命与责任,激励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专业理想,实现了专业学习与思政课的协同联动,凸显了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机械学院授课小组带领学生挖掘整理建校以来天大机械人为国家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制作墙报并举办线上展览,进一步坚定了学生的报国之志;法学院授课小组将“依法治国与法治精神”作为特色选题,结合时事引导学生剖析理解法治精神,坚定法治信仰;数学学院授课小组以数学家、数学语言、数字数据引入,指导学生在《数说中国》中坚定“四个自信”;智能与计算学部授课小组组织学生制作 “四个自信”答题小程序、抗疫必胜表情包、抗疫小游戏,将教学实践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8.png

图3.学生围绕专业特色选题开展宣讲

11.png

图4.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设计表情包、小程序

构筑立体实践体系,全面融合同频共振。面对云端教学的新挑战,各授课小组迎难而上、精心谋划、大胆创新,重点在联动线上线下阵地、协同全员育人等方面发力,疫情期间最大限度地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亲身实践贯通起来。建筑学院授课小组邀请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版块延展,形成思辨、实践的交叉,指导学生制作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电子模型,聚焦建筑、规划行业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防灾救灾等方面的应用;化工学院授课小组组织学生在上课、采访任课老师、开展调研的过程中谈体会、提建议,师生共同探讨,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好招法、新招法;经管学部授课小组围绕125周年校庆,鼓励学生采访知名教授、校史馆教师、杰出校友,在几代人的对话中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清晰未来规划。

11.png

图5.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的方舱医院电子模型

11.png

图6.学生挖掘在线教学“一堂好课”

据悉,本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外教学实践环节已于6月上旬告一段落,各授课小组通过评阅论文、实践报告或评分答辩等形式完成了评价考核,并计入课程的最终成绩。随着“授课小组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政课理论教学将得到有效拓展延伸,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切实通过第一、二课堂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编辑 赵晖 柴海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