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记者 王聪彬 摄影 陈晓金)5月15日,天津大学—密西根大学(南通)联合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在南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的江海智汇园举行。在短短的半天活动中,由三方各界代表签署的大小11项协议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合作体系,各协议间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使得天津大学—密西根大学(南通)联合研究院从建立的第一天开始,就走在深化合作的发展快车道上。

胡文平与朱晋签订市校合作协议
仪式上,由天津大学副校长胡文平与南通市政府党组成员朱晋签订的市校合作协议是第一个签订的协议。它构成了天大与南通市全面合作的基础,也为联合研究院的成立铺就的基础条件。据了解,天大与南通市早在2012年就开始就合作事项进行洽谈,而这次协议的签订也为双方在重大产业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合作机制、合作协调领导机制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共同建立联合研究院,也正是在该协议中明确下来。

三方签订合作协议
由天津大学、密西根大学、南通高新区管委会三方签订的共建联合研究院的协议则在研究院的运行机制、委员会职责、资助力度、成果归属等方面做出规定。经过广泛深入讨论决定设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与建筑工程中心”、“能源系统中心”和“先进材料与加工(制造)中心”3个中心的主要研发方向也在协议中有明确表述。这些共识为联合研究院的发展方向、合作模式指明了方向,明晰了三方各自的权利义务。

7家单位与联合研究院签订8个项目合作协议

3个中心的中外方负责人介绍各自研究方向
在技术交流环节,南通市建设局(南通市轨道建设安全评估与控制技术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南通地铁安全建造技术研究、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设施保护技术研究两个项目)、江苏津通生态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江苏省沿海滩涂生态重建技术工程中心等)、南通市中央创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南通市中央创新区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研究/南通市中央创新区可持续建筑设计与技术研究/南通市智慧城市和大数据平台规划和建设项目)、江苏必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的转化与药物利用项目)、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转化制农用化学品项目)、招商局集团海洋工程技术中心(深海资源工程装备设计、制造、安装及评价项目)等7家单位分别与联合研究院的中外方代表签订了8个项目合作协议,这些项目都是和联合研究院上述3个中心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也为联合研究院的近期工作确定了较为明确的目标。这也是前期对接洽谈结下的累累硕果。

联合研究院中外方负责人分别致辞
签约后,联合研究院的“可持续城市设计与建筑工程中心”的两校外方及中方负责人建筑学院和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杰弗里.图恩、建工学院院长郑刚,“能源系统中心”的两方负责人密西根大学工学院教授约翰.舒旺克、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马新宾,以及“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中心”的两方负责人密西根大学工学院锻造结构实验室主任董平沙、中方负责人天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胡文彬先后对各中心将要开展的科研方向进行了解读,这些学科方向也是双方科研团队深度探讨的结果。联合研究院的外方负责人密西根大学工学院杰罗姆.林奇与中方负责人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赵林也分别讲话,表示对研究院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胡文平与周跃华签订区校合作协议
交流活动后,胡文平与南通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周跃华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在和密西根大学建立联合研究院的基础上共建天津大学南通联合研究院,并就研究院选址、合作期限,定位目标、建设内容、运行模式等细节达成协议。这也为进一步深化和南通高新区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双方达成共识,即紧密结合南通高新区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重点在可持续城市设计与建筑工程,新能源,先进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若干重大突破性成果,建设成为自身造血功能强劲的产业技术研发和转化的示范性平台,能够支撑和引领南通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国际水准、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开放共享的协同创新中心、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全球化的技术转移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高端应用型工程研发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以联合研究院为契机,以完善的合作协议体系与机制作为保障,天津大学—密西根大学(南通)联合研究院正在为中外高校合作、校地合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