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交流 > 正文

图书馆档案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走进图书馆文化提升与技术支持联合党支部

      2020-10-05       

本站讯(通讯员 吴楠)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在图书馆第三届新技术体验周开幕之际,两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于9月29日走进图书馆文化提升与技术支持联合党支部,围绕科技创新主题与支部党员馆员代表进行集体学习交流,并现场观摩体验本届新技术体验周的各项科技展示项目。这是两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第四次走进活动。两馆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图书馆文化提升与技术支持联合党支部党员馆员代表20多人参加了此次走进活动。

01 中心组集体学习场景拼图.jpg

在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图书馆副馆长孟少卿首先带领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13个妙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天津大学2019年科技工作总结会精神。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中心组成员和支部党员代表进行交流发言,结合工作实际畅谈了学习体会。

两馆党委书记张超英谈到,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党章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的先进性。近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比如北斗卫星、载人航天、深海探测等等,这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科技的力量,科技创新力的根源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天津大学于2020年6月发布了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2.0,这样的形势任务,赋予了图书馆档案馆新的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牢固树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识,坚持深入学习了解国家及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主动学习掌握新科学知识,密切关注学校科研工作最新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02  中心组领导发言学习交流合拼图.jpg

图书馆馆长王志谈到,要深入学习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目前我国科研很多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由跟跑变成并跑甚至领跑。我们要用理论、历史和实践的逻辑思维科学正确地认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正确认识当前中美关系下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对中国科技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高校是国家科技发展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加强基础研究,注意重大科技问题带动,多举措吸引企业和金融机构支持基础研究,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积极开展海外交流合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要有家国情怀和服务人民的精神,要致力于出原创性成果,要敢于坐冷板凳,要修炼专注力和勤奋力,科研工作切忌短平快。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要全力做好科研保障工作,要服务好学校的科研教学工作,这要求我们要主动对标科研需求,开动脑筋、多研究多思考,把现有服务模式做精准化“初步加工”,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科研服务,为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贡献图书馆人的力量。

档案馆馆长韩宝志表示,我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迅速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就。但是,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面临严峻挑战。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科学研究和科技人才培养的重任。我们两馆是服务支撑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单位,我们要积极主动融入到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大格局中,面向未来深入思考功能定位,主动改革创新服务模式,拓宽眼界深化交流合作,为学校科研和科技人才培养做好保障服务工作。

03 支部党员代表交流发言.jpg

文化提升与技术支持联合党支部党员代表马胜、邓泽宇分别发言,谈了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他们表示,通过学习深化了自身对科技创新重大意义的认识,了解了当前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问题,深深感受到了科研人员的伟大和艰辛,更感动于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虽然不是专业科研人员,但每天都在为科研服务,为科技人才教育培养服务,深感岗位工作责任重大且使命光荣。今后,将立足岗位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服务师生的工作中去。此外,他们还分享了自身从事文化育人工作和智慧化图书馆建设工作的点滴经历,并谈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与会人员也纷纷表示,要立足两馆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做好教学科研服务保障支撑工作,为学校科研工作和科技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04 新技术体验区合影.jpg

随后,大家前往图书馆新技术体验区参观了科技长廊、体验了红色思政展区、体验了VR-group、观摩了机器人表演,观看了金课工厂等。大家在观摩体验中,纷纷表示要把图书馆新技术体验区这一平台载体做实做强,做出品牌成效,更加贴近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好奇心,促进他们主动开展研究型和创新型学习,从而助力学校科技人才教育培养。

(编辑 焦德芳 倪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