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刘坤 张志金) 10月27日-29日,第十二届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化工前沿全球高端学术论坛在线上举办,旨在扩大和加强海内外学者间的交流,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探讨和努力共同促进全球转“危”为“机”的进程。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巩金龙应邀参会,并作“以新工科引领化工教育改革创新”的大会主题报告。

巩金龙介绍了新工科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历程,探讨了新工科教育的历史方位、国际坐标和新工科教育的中国探索。他指出,当前,高等教育战线新工科建设呈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新工科教育百花齐放的新格局,涌现出一批典型的新工科建设方案,如“天大方案”、“成电方案”、华南理工大学“F计划”、哈尔滨工业大学“8∏方案”、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设规划”等。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国际高校典型的新工科建设方案,巩金龙归纳出新工科建设的共性特点,如多学科交叉融合、通专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广泛实施项目式教学、产教深度融合等。
巩金龙向与会代表分享了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的最新实施进展。他指出,天津大学主动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责任担当,积极回应、紧密结合后疫情时代新的新需求,不断迭代创新、持续优化方案设计,发布并实施“天大方案”2.0,提出了4个方面12条关键任务。目前,学校正在按照差异化、梯度式的模式,构建校、院、专业三级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全面推进以项目为链的课程体系建设,实施项目式教学,推动新工科建设从“轰轰烈烈”的理念倡导和顶层设计走向“扎扎实实”的推进落实和质量提升。

在系统梳理化工新工科教育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巩金龙重点介绍了化工新工科教育深化拓展的新课题,并特别介绍了天津大学智慧化工平台构建的有关情况。他指出,随着新工科教育推进范式的转换,化工新工科教育持续深化拓展,聚焦智慧化工新方向,结合国家战略和产业的最新的动态和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实施,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巩金龙强调,新工科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理念,以“新的工科专业”和“工科的新要求”为抓手带动育人要素重塑。当前,新工科建设在高等教育战线呈现百花齐放的新格局。智慧化工是化工领域改革创新的新方向,他倡议全球华人化工学者携手在后疫情时代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下好化工新工科教育的先手棋。
(编辑 焦德芳 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