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交流 > 正文

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举办“深地-深海-深空”系列报告会

      2021-04-24       

本站讯(通讯员 蔡虹明)“深地-深海-深空”是我们人类21世纪以来对未知领域新的探索方向,向陆地、海洋和太空三大领域的纵深拓展是我们新的追求。“三深研究计划”是国内外科学史上空前未有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7大前沿领域之一。围绕“深地-深海-深空”这个全球热点话题,在2021年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天津大学地科院青椒会于2021年4月19日组织召开了“深地-深海-深空”系列报告会,并进行了线上直播。报告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晔昕副研究员,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李铱副教授、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宋贵生教授、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刘羿教授、陈伟副教授、张茂亮副教授六位青年学者,分别从“深地-深海-深空”三大不同领域作了深入浅出的精彩报告。会议由地科院青椒会理事长朱佳雷教授主持。

347087792905214957269895227339117688

李铱博士作了题为《二氧化碳深部地下储存与利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各类二氧化碳的地质利用和封存技术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展示了国内外一系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深入分析了在地球地质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前提下,利用深部咸水层等特殊天然孔隙空间进行二氧化碳储存、油气战略储备与高危废液地质处置所面临的战略科技问题。

张茂亮博士作了题为《中国大陆深部碳排放研究现状与问题浅析》的报告。他对深部碳排放及其研究内容、中国大陆深部碳排放的特征以及目前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研究对象和手段的单一、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阐述,并指出未来需要关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场景下青藏高原地区及其周边深部碳释放量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

宋贵生博士作了题为《光化学:深海惰性有机碳分解的驱动力?》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深海有机碳分解的各个过程及通量特征,指出溶解有机物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程中占有核心地位,而且多以惰性组分埋藏于深海中,并对目前研究认识中的不足进行了展望。

刘羿博士作了题为《电影<后天>所蕴含的深海地理知识——大洋传输带》的报告。他从电影《后天》所蕴含的深海地理知识出发,给我们讲解了大洋传输带的产生、海洋环流过程,从海洋科学角度解释了全球变暖引发冰河世纪的深层原因。

陈伟博士作了题为《人类的深空探测历程(探月和探火)》的报告。从阿波罗登月到嫦娥工程,从水手系列到天问一号,带我们回顾了人类的深空探测历程,重温了历史经典时刻,重点介绍了中国在月球和火星探测中的发展成就和挫折,展望了未来人类深空探测的发展方向。

王晔昕博士作了题为《视觉技术在我国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的报告。她讲述了参与“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等多项深空探测任务的经历,详细介绍了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给大家展示了中国航天人在深空探测道路上面临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难题时攻坚克难的强大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本场报告会受到了线上线下来自校内外近百位老师同学的关注,参会师生与六位报告人就大家关注的“深”度探测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碰撞出一系列前沿科学的火花,报告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促进各领域科学家们携手创新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编辑 焦德芳 于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