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黄晓伟 摄影 莫然 闫涛)为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探索智能时代人的劳动解放具有何种最新的可能性和最大的可行性,6月10日,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了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与解放”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天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具体承办,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约20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近100位学者和研究生参会。
开幕式由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明主持。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鹤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表达了对来自全国各地与会师生们的热忱欢迎,介绍了天津大学的基本情况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发展的蓬勃态势,并期望与会师生们通过深入研讨,进一步理解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上午的大会交流阶段,专家们的发言精彩纷呈,与会学者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第一时段的交流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变革与实践”,由《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陈永森主持。南开大学阎孟伟教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与资本历史使命的完成”的报告,从“资本的历史使命何以完成”的基本理论问题、分配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和谋求时间正义等维度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可能性加以剖析。复旦大学王凤才教授做了题为“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报告,对法兰克福学派“科技意识形态论”进行了发生学探究、逻辑学构建与价值学评判,对于反思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上海师范大学何云峰教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呼唤教育大变革”的报告,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及个人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提出的新挑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牛涛教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精神生产:禁锢与解放”的报告,从精神生产的本质与媒介工具的历史生成、人工智能介入精神生产的非主体性存在样态、人工智能的二重性与精神主体的解放进行深入阐发。北京大学陈文旭副教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的报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角度探讨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本质性区别,并论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智能时代没有过时,理应成为分析人工智能的理论武器。
第二时段的交流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精神与解放”,《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审蔡永明主持。南开大学孔明安教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超越了‘先验主体’吗?——精神分析视野下的解读”的报告,综合人类主体意识、先验能力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认为,ChatGPT未来可能在逻辑知性等领域超越人类,但在无意识领域仍然难以逾越。南京大学蓝江教授做了题为“元宇宙时代的赫尔墨斯:论被媒介化的灵魂”的报告,以作为信使的赫尔墨斯为隐喻,解析了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媒介作用,探讨了数字时代的人性被媒介化的境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邓伯军教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算法权力和正义重构超越”的报告,探讨了人工智能算法的技术权力、资本权力、承认权力、自主权力及其各自的正义重构意涵。天津大学宋建丽教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解放的三重悖论”的报告,具体分析了自主与强制、自由时间的享有与抽象时间的统治、感性体验的丰富性与“无关系的关系”三重悖论,并探讨了马克思“一般智力”范畴之于劳动解放的时代内涵。厦门大学刘皓琰副教授做了题为“数字时代的阶级斗争:一个批判和反思”的报告,主张无产阶级依然是数字时代的斗争主体,政党的领导是形成革命力量的唯一路径,斗争目标应当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数字资本主义转向数字社会主义,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
下午的分组交流阶段由“学者论坛”和“研究生论坛”两个平行会场组成。
其中,“学者论坛”围绕四个分主题依次展开。第一组“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解放”由马明副院长主持,天津大学郭元林教授、闫涛副教授、晋晓晓讲师以及厦门大学黄秋萍助理教授分别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概念分析”、“劳动解放何以可能:基于马克思批判理论视角”、“数字时代的生态休闲”、“人工智能精神生产中的‘实体’与‘主体’:基于精神分析视角”的发言。第二组“数字时代的算法权力与正义”由《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副编审李彬主持。天津大学张巍副教授、黄晓伟副教授、张欢讲师以及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卢鹏讲师分别做了题为“数字时代的认知正义:一种批判理论的视角”、“数字社会中的算法排斥及其认知正义问题探究”、“数字时代的性别正义”、“社交媒体平台的数字劳动力商品化批判及其解放潜能”的发言。南开大学阎孟伟教授对这两组学者的发言进行逐一点评,充分肯定了学术选题的新颖性。
第三组“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体性与自由”由《浙江社会科学》编审戴道昆主持。兰州大学谭勇研究员、天津大学贾璐萌副教授及史凤阁助理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ChatGPT对主体造成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技术权力的生成机制及其超越”、“脑机接口时代主体性的再思考”的发言。第四组“数字时代人的生存与劳动教育”由浙大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鲁明川教授主持。天津大学张媛媛教授、于萍副教授以及河北工业大学刘子飞讲师分别做了题为“数字集置、本质规训与自由图景:数字社会下人的生存样态研究”、“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剥削的新表现及批判与超越”、“算法时代下的民粹主义变迁”的发言。复旦大学王凤才教授对这两组学者的发言进行整体点评,对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此外,“研究生论坛”吸引了全国多所高校的26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会,围绕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劳动剥削、物化资本、数字异化、信息奴役等议题各抒己见。论坛由南开大学孔明安教授、南京大学蓝江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何云峰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邓伯军教授依次主持,他们对各议题的精彩点评也开阔了与会研究生们的学术视野,为深化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启发。
在会议总结环节,天津大学张巍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曹啸宇分别汇报了“学者论坛”和“研究生论坛”的总体情况,简要而凝练地再现了分论坛的精彩观点和现场的热烈讨论。大家进一步感受到,面对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发展与应用为特质的时代浪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应该具备充分的理论自觉与敏锐的社会感知,对时代关切进行深刻反思与回应。此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关照时代的特质,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界对于科技前沿和劳动解放的追踪与思考。最后,宋建丽教授代表会务团队再次表达对与会师生们远道而来、深入研讨的诚挚谢意,期待未来携手共进,延续学术友谊。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是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会议期间,部分与会专家还考察了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现状,通过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对各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相互了解,一致期望持续构建更加紧密、更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网络。
(编辑 焦德芳 张铭艺)